-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热考5水量平衡热考情境专项练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Y含答案热考5水量平衡
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3·广东深圳二模)冬给措纳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布青山(昆仑山脉东段中支阿尼玛卿山的一段)、布尔汗布达山(昆仑山脉东段北支)之间,面积232.2平方千米,湖面海拔约4082米,年降水量约300毫米,年蒸发量约1000毫米。冬给措纳湖拥有一大片湿地,给人以心灵震撼之美。下图示意冬给措纳湖水系。据此完成1~2题。
1.在常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环境中,冬给措纳湖水位保持基本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A.地壳不断抬升 B.河流水的补给
C.湖泊泥沙淤积 D.人类干扰较少
2.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拥有大片湿地,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是()
A.岩石水平成层分布
B.熔岩台地面积较大
C.地壳处于沉降时期
D.地下永久冻土深厚
答案1.B2.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冬给措纳湖流域的年降水量远低于年蒸发量,该湖泊能够保持水位的基本稳定,依靠的是河流水的常年补给,使得湖水的收支平衡(收入主要包括降水、入湖径流等;支出主要包括蒸发、出湖径流等),水位基本稳定,B正确。这种湖泊水位的基本稳定主要与区域水量平衡有关,与地壳运动、泥沙淤积以及人类干预关系不大,排除A、C、D。故选B。第2题,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湿地形成的原因,一是歇马昂里河流速缓慢;二是有大面积深厚的永久冻土层,阻挡河流水下渗,使歇马昂里河下游水流拥堵,形成大面积湿地。其中大面积深厚的永久冻土层属于地质因素,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明确其岩层分布以及是否存在熔岩台地等情况,A、B错。地壳的沉降和抬升属于区域大尺度的变化,不会导致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小尺度区域出现湿地,排除C。故选D。
(2024·陕西咸阳高三阶段练)活动层是指覆盖于多年冻土(冻结层)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的活动层在不同季节呈现固—液相互转化的过程(图),出现多处高寒草甸退化,导致活动层储水能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青藏高原地区水量平衡。据此完成3~5题。
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地下水位抬升主要集中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与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区相比,未退化的高寒草甸区()
①冻结期提前②冻结期滞后③融化期提前④融化期滞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气温上升和多年冻土退化促使青藏高原水资源总量()
A.不变 B.先多后少
C.减少 D.先少后多
答案3.B4.D5.C
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地下存在冻结层和活动层,当活动层融化之后,融水遇到冻结层阻碍,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夏季该地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冰雪融水增多且下渗受底部冻结层阻挡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寒草甸覆盖地表,秋冬季节对土壤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受其保温作用影响,土壤温度相对较高,未退化的高寒草甸区冻结期会滞后;该地冻土融化期在夏季,由于高山草甸覆盖地表会阻挡土壤和空气的热量交换,使土壤温度在夏季相对偏低,融化期会滞后,②④正确,①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温上升和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固态水减少,进而转变为液态水,部分液态水通过径流或蒸发流失,导致青藏高原的水资源总量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山西临汾二模)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北坡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中,属内陆咸水湖。1930年流域灌溉面积仅为500平方千米,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灌溉面积增至1540平方千米。下图示意1960—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各分量年代距平(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期间伊塞克湖水量的变化特点是()
A.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
B.先减少后增加
C.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
D.总体减少为主
7.1980年以前,伊塞克湖()
A.水位持续上升 B.受地下水补给
C.降水持续增加 D.入湖流量增加
8.1960—1986年湖泊水量迅速减少的主导因素是()
A.灌溉引水 B.气候变暖
C.降水减少 D.蒸发加剧
答案6.C7.B8.A
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水量余项先负变正再变负值,伊塞克湖水量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C正确。故选C。第7题,根据距平的概念,1980年以前,降水、入湖流量、蒸发水量和水量平衡余项均为负距平,说明该时段水量平衡各分量均偏低,表明期间降水减少,入湖流量减少,湖泊水位持续下降,A、C、D错误;地下水稳定,1980年以前,主要是地下水补给湖泊,B正确。故选B。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灌溉面积迅速增加,推知灌溉引水导致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1 素养1 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和谐发展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 01秘籍一 图表攻略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 01专题一 地球运动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 02 素养2 综合思维——辩证看待地理问题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 02秘籍二 9类大题思维构建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 02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 03 素养3 区域认知——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 03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 04 素养4 地理实践力——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 04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专题地理江苏专版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