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章 人体的神经调节(背诵版)-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docx

第2章 人体的神经调节(背诵版)-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资源分享店铺网址:/微信hello-47777

教育资源分享店铺网址:/微信hello-47777

必背专题02人体的神经调节

0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1.反射:高等动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做出迅速反应的过程称为反射。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一种常见的生命活动现象。

2.反射弧(由相关的神经元参与构成,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基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①感受器:即感觉神经末梢;能接受体内外的刺激,将之转化为兴奋。

②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

③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④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到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3.在脊蛙的屈肌反射中,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信息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传入神经传至脊髓的神经中枢分析整合,再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相关的肌肉)执行“防御”的指令。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基础,其中某一环节缺失,则反射不能发生。

4.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归纳总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概念

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动物出生以后,通过学习或训练会建立大量更为高级的反射

神经中枢

主要分布于脊髓,但有的也分布于脑中

经过大脑皮层

意义

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动物出生时就具备,保证了个体基本的生存能力

极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是动物神经系统进化的结果,对于物种的存续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举例

①脑干中存在控制心跳和呼吸的神经中枢,丧失了意识的植物人不能自主运动,但脑干仍具有正常调节功能,能保持其心跳和呼吸正常;

②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咽反射、排尿反射、吃东西时分泌唾液、脊蛙的屈肌反射和搔扒反射等。

①食草动物嗅到天敌的气味时,立刻警觉,随即启动防御反应,迅速逃跑;

②指尖采血、望梅止渴、听见铃声走进教室等。

联系

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都属于反射,都需要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

0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1.神经系统的两类基本细胞: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神经元是真核细胞)。

3.神经元的功能:神经系统信息的输入、整合、处理以及“指令信息”的输出提供高效的网络渠道。

4.神经元类型(功能划分):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原)、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等。

5.神经纤维:神经元发出的长突起。

6.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感觉神经末梢参与感受器的构成,而运动神经末梢则参与效应器的构成。

7.神经:某些神经元长的树突或轴突外面往往包着髓鞘(某种神经胶质细胞),成束的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膜包被及保护,构成神经。在外周和中枢之间传递信息。

03信息在神经元上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

1.在牛蛙坐骨神经的不同部位用锌铜弓刺激后,腓肠肌都发生了收缩,指针也都发生了偏转,说明刺激引发神经上产生生物电流,而且电流通过神经传到了腓肠肌。由此可知,在神经纤维上,信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神经纤维上产生的电信号非常微弱且转瞬即逝,而上述实验中所记录到的生物电其实是许多神经纤维电信号的叠加。

2.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存在65mV的电位差。

(1)内负外正:静息电位的维持与膜内外Na+、K+的扩散及分布差异有关。

(2)原因: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K+外流,方式:协助扩散

(3)膜上K+通道蛋白的开放程度较大,而Na+通道蛋白的开放程度很小。因此K+容易扩散至膜外,膜外的Na+极少扩散进膜内。

3.动作电位--刺激后兴奋:内正外负(Na+内流)

(1)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方式:协助扩散

(2)当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膜上的Na+通道就会显著开放,短时间内Na+大量进入膜内,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由“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反转为“内正外负”

a→b段:神经元发生兴奋(神经冲动)。

b→c段:随即Na+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此时K+大量向膜外扩散,直至膜电位再次出现“内负外正”的状态

c→d段:通过“Na+-K+泵”的工作,神经元细胞膜恢复至静息电位。

细胞内K+浓度是细胞外的30倍,而细胞外的Na+浓度比细胞内高约13倍,这是细胞膜上Na+-K+泵活动的结果。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Na+,细胞内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这与分布在细胞膜上的Na+-K+泵的活动有关。每消耗一个ATP分子,Na+-K+泵会泵进2个

文档评论(0)

ameng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