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学特征和本质.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特征02“审美”和“审美”方式:03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04哲学:最大特点是思辨(逻辑推理)05宗教:非科学(信仰)06道德:说教(教化)07法律:律令(戒律)08文学:最大特点是审美(审美)从目的看,审美是无功利的;“审美”方式的涵义审美方式的三个方面:审美是人类认识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从态度看,审美是情感的。从方式看,审美是形象的;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特殊性+一般性)这是说文学的双重性质,即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它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活动。3210102030405文学双重性的复杂性审美性质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但从具体作品看,常表现为或偏于审美性,或偏于意识形态性——而意识形态性则是间接的和隐蔽的;文学正是在直接的审美风貌中显现间接的意识形态性质。从具体作品看,表现为两种偏向:一种,以审美性为主,在直接的审美风貌中暗含意识形态性;如“为艺术而艺术”,山水诗,婉约词,“休闲文学”等。一种,以意识形态性为主,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冲淡了艺术的审美性。如“为人生而艺术”,“为政治而艺术”等。0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特点05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03现为三个方面——02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这种复杂组合具体表04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06康德——第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有功利的文学的无功利性,是指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都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既不寻求经济的、或政治的实际利益,也不是为了直接达到科学求知的目的。文学的无功利性(“非物质的实用功利”)“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文学的功利特性(“有精神的审美功利”)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不具有物质性的实际功利,但具有精神性的审美功利,它能给人以审美愉悦,进而影响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文学的功利性“寓教于乐”:“艺术品”:直接的美感愉快——表层(自由的乐趣,天真的乐趣)“艺术精神”:间接的精神影响——深层(远功利,归平等)文学精神影响作用的多方面性:孔子的“兴、观、群、怨”说鲁迅的“愉快、休息、启蒙”说认识、教育、美感作用说认识作用:认识社会风貌,认识社会本质教育作用:确立人生观念,提升道德品质美感作用:获得情感满足和精神享受作家主观是无功利的——01作家虚静(无事在身,无事在心,悠悠忘我,诗从此镜出)。02文学客观效果是功利性的。03第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01从表现方式看,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概念的,是形象性与思想性的统一。02文学的直接形象性03指文学是以形象或审美形象这一形态存在的。04哲学对概念推理、思辨05文学非概念,是直接的形象06例如:揭露和批判封建宗法制度的“四条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人民的迫害。4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段论法”5论文学的形象性1别林斯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2高尔基:“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3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形象和图画”6010203040506文学的间接思理性指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活动必然依赖于理性思索,是一种复杂的理性活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其一,创作与欣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其二,作品的内容:情感与思理交融的情态。A第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B从主观态度看,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是情感与认识的统一。C文学的情感性:审美情感D指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作家的主观态度,或由审美形象激发的读者的情感体验。E刘熙载《艺概?文概》:“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F严羽《沧浪诗话》:“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主讲:戴红稳本章教学要点:

1、“文学”的含义

2、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

3、文学的审美特性

4、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5、文学的语言特性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