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

摘要: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意象昭示了我国诗词鉴赏中意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物化表现。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落花”恰恰代表了一种伤感,落花不仅仅是伤春、惜春的情绪,进而成为韶华即逝、容颜不再的深惋悲戚。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人世沧桑的慨叹,成就了对人这一生命主体的终极关怀。而把握住落花这一重要意象,在诗词鉴赏中成为一个理解诗词创作主题的捷径和钥匙。

关键词:意象落花暗示象征

?

在古典文学意境营造中,意象是情景的统一,心物的浑融。意象是意象思维物化的结晶,或者说就是主体通过感观接触外物之后所引发的想象、体验而形成于心中的意象。先秦的《礼记?乐记》最早从心物交感的角度来论述音乐的本质,“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质在人心之感于物者也。”强调的就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钟嵘《诗品》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们讲的这样一种心物交感过程中的感物兴会、情以物兴的诗之生成方式就是诗的意象思维的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更加深入一步地阐释了心物交感、“睹物兴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是“情以物兴”,作者的情因物的感触而起兴,在观察或接触外境万物之时,物引发作者的感受、诱发他的想象,物是起主导作用的。另一方面是“物以情观”,从“物”的角度看,它不仅仅为了表达自身,而且是作为“情”的体现者而出现的。感物的意象生成作用,决不仅仅是“物”本身,而且它的指向与根本意义还在于物所蕴蓄或所激发的情思。他还进一步地阐述了“随物婉转”的意象思维规律:“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意象的虚实相生而形成的意境的空灵之美是意象意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一般认为,意境的形成是诸多艺术因素相生的结果。主要由意象及其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所形成。简而言之,由“象外之象”而生成“象外之境”。这种虚实相生的诗学观有着久远的思想渊源。《易经》的乾坤感荡,阴阳相推的观点,老子的“有无互立”、“大音希声”的思想,荀子的“形而具神生”的主张,至魏晋哲学中的“得意忘象”、“寄言出意”的玄论,都是意象与意境虚实转化论的哲学思想资源。诗歌的意境实际是由意象组合而生成的实境与虚境的结合。

如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一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文学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是创作主体传达思想情感的有意味的象征性符号。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它既有自然物象的个别特征和属性,更有作家赋予的所谓优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纷扰中体验到人性特殊内涵和情感意蕴。

咏花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不朽的题材,无数的诗人吟咏歌叹,借以抒发忧思。落花诗又是全部咏花诗作中最重要的一支,落花诗中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意蕴深长的佳作。落花的意象由来已久,“裳裳者华,其叶湑兮”;(《小雅?裳裳者华》)以花的枯黄陨落来传达濒危履艰的生命摇落意识,如“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小雅?苕之华》)在《诗经》中,花意象被赋予了生命盛如花,亦衰如花,盛衰遽变只在瞬息之间的哲理意味。《诗经》亦曾出现了对灿烂生命进行礼赞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千古名句(《国风?周南?桃夭》)。再如屈原《离骚》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包括落花在内的“草木零落”之景与生命摇落意识明确地联系在一起。《诗经》、《离骚》开启的落花意象中,《诗经》主要是抒发一种对生命必将迟暮的哀愁,而《离骚》更倾向于哀叹生命流逝而功业无成。前者是一种莫名的哀愁,见芳草萋萋而思其终将枯萎,看花红叶绿而叹其必将落英缤纷;而后者则是把落花与经国大志的破灭、美人迟暮生命衰逝联系起来。这都是后来文人吟咏落花题材的重要类型。

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实践中,落花无疑是一个起源极早的原型意象。《诗经》以后,落花意象的这些意味被不断发挥拓展,逐渐形成一种积淀特殊心理内容的意象,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深刻的悲剧审美观照。《古诗十九首》中“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亦以花之姣好喻人之盛年韶光,奈何嫁不及时,青春蹉跎,实则悲叹士不遇也之词。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潇洒飘逸,亦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杂诗八首》)到的落花意象的暗用。到南北朝萧绎《荡妇秋思赋》“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再到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云:“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难在。”更进一步将落花意象与女儿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特别的象喻意味。诗圣杜甫的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

文档评论(0)

139****9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