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语文卷二答案.pdf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语文卷二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

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5345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A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

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

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的情景。不符合题

干要求,排除;B项,“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名句。这句诗的大意是:从今以后,只要有那样的闲情,不拘什么时候,我都会就着月

光,拄着拐杖,来叩门造访。这句诗着重写主观心境,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意兴生发,随

意而至,一种闲适、一种达观,不经意间时有流露。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无

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李煜《相见欢》里的名句。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隐喻的诸多无法倾诉的孤寂与凄婉。不符合题

干要求,排除;D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脍炙

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

怀念弟弟苏辙之作。所选诗句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

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

情以及美好祝愿。故本题选择D项。

【备考指导】古代诗歌意象是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高频考点,以客观题的形

式考查。考生需要熟悉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及其主题、意象,并识记作者、写作背景、

写作特点等相关知识。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外文学作品的体裁。A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

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B项,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是1934年作者回故乡湘西时作的游记,展现了湘西

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语言清丽,

风格隽永,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符合题干要求,正确;C项,《红星照耀中国》是美

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著作,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

1

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

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不符

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

学著作,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

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了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于昆虫

研究的动因及其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

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不符合题

干要求,排除。故本题选择B项。

【备考指导】中外文学作品的体裁是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高频考点,考试中

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备考时,考生需要关注重要文学作品的文学体裁、主要内容等知

识。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内容。A项,《社戏》是现代文学

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

经历为依托,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

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

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

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文中的社戏是旧时绍兴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源于该地

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的习俗,用以酬福。鲁迅小时在家乡酷爱看社戏,他

在《女吊》等名作中,曾对社

文档评论(0)

xiaokuoai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