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望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准确流畅的背诵诗歌。
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初步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想像与联想,体味诗歌的深层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年少立下远大志向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意蕴美。
2、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歌的景与情。
教学难点体会最后一联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作者情况。(屏显)杜甫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豪放,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歌沉郁、凝重,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今天我们学习《望岳》,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作家作品
1、补充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念一下。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死。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
1、教师朗读,注意节奏,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岱dài眦zì曾céng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3、个别学生读。评价优缺点。
4、全班齐读。
(二)理解诗歌内容
反复朗读,对照注释,理解内容。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四、细致研读
1.全诗没有“望”字,请问作者是怎样望岳的?
明确:
首联:泰山的雄伟壮阔——远望。
颔联:泰山的高大秀美——近望。
颈联:诗人的胸怀浩荡、眼界开阔。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细望。
尾联: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想要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登临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立体地勾勒出泰山的壮美。
2.这首诗的美景中有实有虚,请问哪句实写,哪句虚写?
明确:前六句为实写,写景中抒情,后两句是虚写,是作者的望中所感,体现出作者勇攀峰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因而成为千古名句。衬托出作者满腔的凌云壮志。
3.品味诗歌语言。
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诗歌语言之妙。
明确:“钟”字拟人,写泰山独享“神秀”之天赋,也展现了作者的爱慕之情。“割”字,突现南阳北阴的景色,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结: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五、结语
在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多留意身边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把他描述出来,也借此来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8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与讲解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导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4课《灯笼》课前导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3课《安塞腰鼓》课前导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11课《核舟记》课前导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子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与讲解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义与练习:句子连贯与排序.docx
- 《怎样选材》课件.pptx
- 《怎样选材》微课教案(附作业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