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古代的衣食住行第一节古代的粮食作物课件.ppt

第五章古代的衣食住行第一节古代的粮食作物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古代的衣食住行第一节古代的粮食作物中国是粟和稻的故乡。“北粟南稻”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粟和稻都在一万年以上:粟:北京门头沟东胡林稻:湖南道县玉蟾岩(蛤蟆坑)古代主要粮食作物有所谓“五谷”或“九谷”的说法。五谷:稻、黍、稷、麦、菽;黍、稷、麦、菽、麻。九谷: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粟:通称“谷”或“谷子”,脱壳后称“小米”。粟起源于中国,是新石器时代以来黄河流域主要的栽培作物。直至隋唐时期,粟是北方种植最多的谷物。到宋末,稻、小麦逐渐发展,粟才退居二线。粟品种很多,一般称黏者为“粱”,不黏者为“粟”。黍和稷:黍,又叫黍子,去皮后通称大黄米,性黏,可酿酒。《说文》: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稷,又叫糜(méi)子,黍更适合酿酒,糜更适合做饭。李时珍《本草纲目》:“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苽:又叫做“菰”、“蒋”,水生,夏末秋初开黄花,结黑色籽,碾米甚白,古称“雕胡米”,滑腻芳香,是一种高级食品。直到唐代仍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杜甫《秋兴八首》其七:波漂菰米沉云黑。杜甫《江阁卧病走笔》: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王维《送友人南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因菰米产量低,成熟时间不一致,不易收获,故难以大规模种植。另外,菰在夏末秋初抽苔时,容易被一种真菌入侵,便不能开花结籽,而在根部形成膨大的菌瘿。菌瘿洁白脆嫩,甘爽可口,就是“茭白”。宋代以后,对茭白日益重视,种菰转以培育茭白为目的。不染菌能结籽的植株,被认为是“公株”而去除。菰米现在国内很少有了(近年有北美进口菰米,也叫野米,多产于苏必利尔湖区)。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茭白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莼菜、鲈鱼、茭白),2001年7月河姆渡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茭白之乡。小麦:原产两河流域。伊拉克北部贾尔汗遗址出土有距今八千多年的小麦。甘肃民乐东灰山发现的炭化小麦颗粒,为马家窑文化遗存,距今约五千年。山东茌平教场铺、日照两城镇、胶州赵家庄等地出土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小麦,距今约四千年。在古籍中,麦又称“来”“牟”,亦作“麳”“麰”。古代将小麦简称为麦,其他麦类则于麦前冠以大、穬等字,以与小麦相区别。甲骨卜辞:月一正,曰食麦。《礼记》:孟春之月,食麦与羊。《诗经·周颂》:“贻我来牟”。根据《诗经》所载可知,公元前6世纪,黄河中下游已普遍栽培小麦。据史书记载,长江以南地区约在公元1世纪,西南部地区约在公元9世纪都已经种植小麦。到明代《天工开物》(1637年)记载,小麦已经遍及全国。大豆:古称“菽”,为我国特产,原产东北地区。黑龙江宁安牡丹屯发现过四千多年前的大豆。1873年,中国大豆在维也纳万国博览会上展出,之后在欧美各国大量引种。酱油就是用大豆发酵酿制的,古称“菽酱汁”。高粱:又称木稷、荻粱、丹秫、秫等,到元代王祯《农书》始称“高粱”。现代一般认为高粱原产地是非洲。在山西、河南、陕西、江苏、辽宁、广东等地,发现过新石器时代、西周和汉代的高粱。染羽以朱湛丹秫。盖有赤白二种。今北地谓高粱之粘者为秫,秫亦胡秫。--《考工记》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陶渊明《和郭主簿》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苏轼《超然台记》玉米: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珍珠粒、苞芦、大芦粟、薏米仁、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