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河南省淮阳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学家期待夏朝文字的出现,但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甲骨文是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环境下,可能早已。同样,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也是。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这似乎是商代晚期礼制构建和等级区分的一系列新尝试之一,可视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变革现象,而非传承有序的制度或传统。
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我们不应以小概率的文字、王陵、都城的性质确定与否,来无视大概率的社会历史发展变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可望而不可即淹没憧憬强人所难
B.可遇而不可求淹没憧憬强词夺理
C.可遇而不可求湮没期待强人所难
D.可望而不可即湮没期待强词夺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低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B.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
C.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D.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大概率事件,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
B.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大概率事件
C.大概率事件的是,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的存在
D.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小概率事件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涌现一批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培育世界顶尖科技人才,高校责无旁贷。
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中方对七国集团峰会声明假借国际法名义对东海和南海问题指桑骂槐表示“强烈不满”,并希望七国集团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③孔令辉曾经收到过新加坡滨海湾金沙的几个电话短讯,要求他致电回复,但当时孔误会这些只是金沙的推广宣传活动,故不以为然,未有理会。
④近年来,路人对遇险者作壁上观的类似新闻不断在各地反复上演,“扶不扶”仿佛成了一个困扰人们多年的中国式难题。
⑤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金若曦两年前加入了孔院舞蹈俱乐部,完全没有舞蹈基础的她如今能把“傣家小妹走过来”表现得栩栩如生。
⑥企业如果对外投资不注重提高质量效益、不注重风险防控,就有可能遭受挫折,甚至铩羽而归,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很少谈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但事实上,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六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doc
- 江西南康市南康中学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上海市市八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语文仿真卷含解析.doc
- 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浙江省绍兴一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二中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