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道白沙至合江界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说明.doc

国道白沙至合江界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道白沙至合江界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说明S2-14-0

PAGE3/NUMPAGES9

1、总体设计

1.1一般规定

(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公路土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进行总体设计。

(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在充分收集项目及所在路网规划、技术规定、设计图纸和交通安全评价结论,以及现场的调研的基础上进行。

(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包括项目和路网特性分析、设计目标、设置规模、结构设计标准、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等内容。

1.2项目特征分析

(1)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定位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境内,路线起点(K2289+140)位于白沙中学,终点(K2308+073.875)位于合江界,路线全长18.934km,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km/h,路基宽度20m。

项目区域路网图

本项目为国家普通干线公路G353的一段,分流过境车辆,承担区域内集散交通,其功能定位为主要集散公路。

(2)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范围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的直接服务范围江津区城周边,间接服务范围为綦江区及合江区周边区域。

(3)项目沿线交通枢纽、旅游景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重要设施的分布

本项目直接搭接G93高速公路塘河互通,间接搭接G93高速公路白沙互通,沿线与G353旧路、S209存在多次交叉,本次设计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与本项目相交处设置平面交叉。

项目区域内驴水溪为饮用水源,距项目路线3.6km范围内有塘河古镇旅游区,本次设计对驴水溪上跨桥梁设置防抛网,在通往塘河古镇的主要道路与本项目交叉处设置平面交叉。

项目K2289+300处为白沙中学,K2297+510处左侧有一所幼儿园,本次设计在学校路段设置相关标志进行警示。

本项目下穿G93高速处设置SB级混凝土防撞护栏。

(4)项目的技术标准、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

经过对地形、地质条件及投资等因素综合考虑,本项目路段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

1.3项目区域路网分析

路线起点(K2289+140)位于白沙中学,由于路线起点位于平交口,为完善起点平交口交安设施,交安设计起点向前延伸至K2289+000,终点(K2308+070.8)位于合江界。

项目路线总体为东北—西南走向,东北方向通往江津区、綦江区,西南方向通往合江区、泸州市,全线路线交叉较多,主要中央分隔带开口的路线交叉情况如下:项目起点处(K2289+140)与城市主干路临港大道形成T形交叉,可经临港大道进入城区或再经白沙互通后进入G93高速公路;K2289+740处与城市次干道形成T形交叉,可经该次干道进出白沙城区;K2295+040处与G353现状旧路形成T形交叉,可经该路口到达恒和村、白沙城区;K2303+850处与县道XB48形成T形交叉,可由该路口到达塘河古镇;K2304+220处与G93高速公路唐河互通连接道形成T形交叉;K2304+960处与省道S209形成T形交叉,可经该路口到达石蟆镇;另外本项目于XXXXXXXX处居民房集中区域或临近学校区域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交叉,方便沿线居民及学生出行;此外,本项目于XXXXXXXX处居民房集中区域设置行人过街设施,方便居民步行穿过公路。项目沿线另与多处村道搭接,由于村道交通量较小,仅允许车辆右进右出。

1.4交通量分析

根据《江津区国道G353线白沙至合江界升级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年G353当量交通量为5257pcu/d,其中客车占比较大,比重为78.5%,货车占比21.5%,中小客车占客车比重82.8%,中小货车占货车比重69.7%。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通车年预测交通量为7175pcu/d,随着物流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货车比重将逐年上升。

本项目在沿线交通量较大的路线交叉处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的平面交叉,一般交通量的搭接道路设置为右进右出模式,在前后合适位置设置掉头车道。

1.5项目平纵线形分析

项目全线纵坡均不超过6%,本次设计在5%≤纵坡坡度≤6%的路段设置横向或纵向减速标线。

1.6设计调查过程

在施工图测量阶段,我们对沿线的地形地貌、设施、风景区、村庄、公路、平交路口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本路的功能,对交通标志和沿线设施进行了设计。

根据调查情况,现状标志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