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其中可免费阅读8页,需付费200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明清时期,江苏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渔业发展得天独厚。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如太湖、洪泽湖、高邮湖等,这些丰富的水域资源为渔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其渔业生产规模颇为可观,渔业经济在区域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明人沈周曾作诗云:“吴江本泽国,渔户小成村。枫叶红秋屋,芦花白夜门。”生动描绘了太湖边上水乡渔村的恬淡风光,也反映出当时渔业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
江苏的海岸线绵长,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为渔业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沿海的海州、通州等地,渔民们依靠海洋捕捞,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