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耐候冷镦钢盘条--标准编制说明》.pdf

《耐候冷镦钢盘条--标准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耐候冷镦钢盘条》

编制说明

《耐候冷镦钢盘条》编写组

二〇二五年一月

1工作概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工信厅科[2024]18号-关于印发2024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江苏永钢

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制定《耐候冷镦钢盘条》,计划编号为

2024-0207T-YB,计划完成时间2025年。

1.2编制协作单位

本标准由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参加编制单位包括: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等。

1.3主要工作过程(包括立项、调研及论证、编制讨论、征求意见过程简况)

计划下达后,起草单位首先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标准编制组在2024年10月份开始收集

有关标准、技术资料及国内外使用情况的调查汇总;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

析结果于2024年12月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于2025年1月向各相关单位征求意见。

1.4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简要说明

1.4.1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4.2本标准起草人所做主要工作

调研了国内外有关标准、文献,收集相关下游深加工企业对耐候冷镦钢盘条的使用技术指

标和加工工艺技术参数等材料,并对这些文献材料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梳理;编写本标准各

阶段草案和标准编制说明。

2标准化对象简要情况、制订标准的原则及主要技术特点

2.1标准化对象简要情况

耐候钢材料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塔桅结构、锅炉钢结构、工业民用建筑、起重机械及

其他钢结构等。钢结构用耐候钢主要品种有: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螺栓

性能等级8.8S、10.9S、12.9S;螺母性能等级8H、10H、12H。螺栓规格:M12~M36。由于国

内无30年及以上的实验数据,目前普遍采用美标ASTMF3125-2015a,其中化学成分多参考

ASTMA325-2011中第三类A和D组。要求耐候指数I≥6.0。

I值计算方式如下:

I26.01(%Cu)+3.88(%Ni)+1.20(%Cr)+1.49(%Si)+17.28(%P)-7.29(%Cu)(%Ni)-9.10(%Ni)(%P)-

33.39(%Cu)2

国内桥梁等使用人员要求,必须按照美标方法计算I值,且I≥6.5,否则不能保证桥梁使用

100-150年。

关于耐候板材、型材国内具有成熟的钢材国家标准,而连接部件螺栓产品的原材料国内尚

无任何成熟的产品、规范或标准。给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在钢铁产品选材和推广上造成很大

困扰。

本标准适用于各领域钢结构配套的直径5mm~52mm的耐候螺栓、螺母用非合金钢、合金

钢热轧盘条,相对应钢种的垫圈用扁钢尺寸另行规定。

2.2制订标准的原则

“科学、合理、先进、适用”是行业标准制修订的大原则,通过对比国内外耐候冷镦钢标

准,提炼问题清单,解决一致性和先进性的问题;查漏补缺,已有或将来发展的产品整理纳入

标准;充分考虑市场和用户需求,上下游产业链互动,确保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遵循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反映国内生产技术水平、满足顾客要求的原则。对比

美标、日标及团体标准、部分企业标准,详见表1、表2、表3。在关键指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

进行耐候冷镦钢盘条的标准修订。

(2)联合钢厂、精线厂、紧固件厂、主机厂等上下游全产业链企业,共同评估技术指标,

规范成分体系、盘条性能、使用工艺、应用领域,形成通用的技术标准。

(3)制订标准的原则

本标准是按照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的要求和规定编写;

充分考虑了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安全卫生环保法规的要求;注重先进性,充分参考国内或

国际先进标准;充分考虑标准方法广泛性和实用性,考虑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使

其具有可操作性、准确可靠。

2.3本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

从全球范围看,大气主要组成基本不变,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由于自然位

置、气候等条件及人为的环境污染等情况,大气的成分变得复杂多样,一些有害成分有逐渐增

加的趋势。特别是全球性的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造成的酸雨更加剧了对钢铁材料的

腐蚀,尽管没有自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