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荀子评论当时某学派不知道“壹天下”和建立国家法度的重要性,一味崇尚“大俭约”,轻视等级秩序,甚至反对君臣之间的不平等。由此可知,该学派

A.推崇小国寡民的国家形态 B.主张建立礼乐秩序

C.信守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使用 D.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2.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据《周礼》记载,其布局呈长方形。汉武帝尝试复原儒家经典记载的明堂,建立了符合阴阳五行之数的“亞”形布局的明堂,并成为独立建筑。汉代明堂形制的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B.汉承秦制的需要

C.政权合法性的重塑 D.国家经济的强盛

3.美学家李泽厚指出,战国秦汉的艺术突出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的艺术突出人的风神和思辨,盛唐的艺术突出人的意气和功业,晚唐的艺术突出人的心情和意绪。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艺术作品真实再现了历史 B.社会条件影响艺术风貌

C.社会动荡激发了创作灵感 D.浪漫主义更具审美价值

4.宋朝书院林立,新的平民学者再起,他们到处讲学,恢复了儒学的平民精神,从寺院僧侣手中夺回了民众人生大道的领导权。可见,这些平民学者致力于

A.举贤任能 B.发明本心 C.格正君心 D.明道济民

5.15—17世纪,中西方都出现了“自写真”绘画。明朝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颇具个性的面部特征。意大利画家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这一现象

A.得益于自然科学进步和人文主义发展

B.体现了制镜技术和绘画理论的新发展

C.佐证了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双向并行

D.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自我意识觉醒

6.如图是明朝的童蒙识字课本中的内容。由此可知,当时

A.教育发展成效显著 B.工商皆本思想已萌发

C.社会结构日趋稳定 D.传统价值观仍占主流

7.黄宗羲赞颂古代学者著书立说“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由此可知,他

A.注重经世致用 B.强调学术传承 C.反对宋明理学 D.提出知行合一

8.乾隆皇帝组织编订《四库全书》后,将其收藏于全国七处皇家藏书楼。其中“北四阁”只对翰林学子和京官等人群开放阅览,而位于扬州、镇江和杭州的“南三阁”则扩大到社会上的一般士子。这在当时

A.有利于南方文化地位的提高 B.促成了南方市民文化的兴起

C.缓解了南北士人录取的矛盾 D.适应了推广活字印刷的需要

9.清代前中期,江苏、安徽和浙江一直是我国考据学的中心,各种珍本善本在这里得到妥善保存。19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地方的考据学迅速衰落,公私藏书十不存一。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大批通商口岸的开辟 B.政治局势的剧变

C.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D.文教体制的进步

10.1875年,针对日本封锁琉球并阻止其向中国朝贡,驻日使臣何如璋向总理衙门建议:“可反复辩论,徐为开导,若不听命,或援外国公法以相纠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这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B.宗主之争诱发甲午战争

C.西方列强支持日本扩张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11.19世纪末,严复以牛和马为例阐释自己的体用观,说牛有牛的“体用”,马有马的“体用”,牛的“用”是负重,马的“用”是竞走,不能让马去负重,牛去竞走。这一观点

A.意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纲常名教 B.沿袭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

C.旨在论证进行制度变革的必要性 D.传播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2.从1917年开始,胡适坚持认为,新文化运动作为一种思想或文化运动,必须被理解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甚至力图为之追源溯始,将17-18世纪的“朴学”视为五四以前中国史上的第三次文艺复兴。由此可知,胡适强调的是

A.文学改良论应有现实意义 B.文化革新应兼顾传承

C.复兴传统文化应回归原典 D.文化转型应全盘西化

13.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风格上努力使用“引车卖浆者言”的大众语,在修辞上注重韵律节奏以及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与之前严复和林纾的翻译方法大相径庭这一做法

A.开创了白话文运动的先河 B.为国民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C.有利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4.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初中国文《新学制教科书》,其题材统计如表(其中,白话文课文占选篇的35%)。由此可知,当时

生活类

国家类

世界类

道德类

科技类

内容

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

爱国情怀、历史文化等

游记.外国文学作品等

新道德

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等

篇数

110

78

36

24

11

占总篇数比例

42.3%

30%

13.84%

9.2%

4.23%

A.新的价值理念正在形成 B.文化转型已

文档评论(0)

K12好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K12好帮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