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和副词.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和副词.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什么叫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即用来询问的代词。比如现代汉语的:什么、哪儿、谁、多少,怎么等等。

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安、焉、恶(音屋)、几何等等。

2.疑问代词的类型(1)指人(2)指事物(3)指处所(4)指原因

3.疑问代词(教材部分例句+课外)

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何”、“胡”、“曷”

①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分析: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谁与”应为“与谁”,译作“和谁”。

②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疑问代词“孰”译为“谁”、“哪一个”。

③何欲置(《战国策》)分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欲置”的前置宾语。“何欲置”应为“欲置何”,译作“想要立谁”。

④胡肯为此辞乎(《曹操集》)分析:疑问代词“胡”译为“谁”。

⑤藐藐孤女,曷依曷恃(《陶渊明集》)分析:疑问代词“曷”作动词“依”和“恃”的前置宾语。“曷依曷恃”应为“依曷恃曷”,译作“依靠谁”。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孰”、“奚”、“曷”、“胡”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分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前置宾语。“何操”应为“操何”,译作“拿了什么”。②礼与食孰重(《孟子》)分析:疑问代词“孰”译为“什么”。③曰:“奚冠?”(《孟子》)分析:疑问代词“奚”作动词“冠”的前置宾语。“奚冠”应为“冠奚”,译作“戴什么帽子”。④非天曷司欤(《刘禹锡集》)分析:疑问代词“曷”译为“什么”。⑤胡得焉(《诗经》)分析:疑问代词“胡”作动词“得”的前置宾语。“胡得”应为“得胡”,译作“得到什么”。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焉”、“安”、“何”、“孰”、“恶”、奚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分析:疑问代词“焉”译为“哪里”。②沛公安在(《鸿门宴》)分析: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前置宾语。“安在”应为“在安”,译作“在哪里”。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五代史伶官传序》)分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之”的前置宾语。“何之”应为“之何”,译作“到哪里”。④孰城?城卫也(《公羊传》)分析:疑问代词“孰”译为“哪里”。⑤道恶乎往而不存(《庄子》)分析:疑问代词“恶”(这里读wū)作动词“往”的前置宾语。“恶乎往”应为“往恶乎”,译作“往哪里呢”。⑥彼且奚适也(《庄子》)分析:疑问代词“奚”作动词“适”的前置宾语。“奚适”应为“适奚”,译作“到哪里”。

(4)指原因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分析:疑问代词“何”作谓语,译为“为什么”。②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并序》)分析:疑问代词“胡”译为“为什么”。③曷予靖之(《诗经》)分析:疑问代词“曷”译为“为什么”。④子奚乘是车也(《韩非子》)分析:疑问代词“奚”作状语,译为“为什么”或“怎么”。

(5)询问数量的疑问代词:几、几何(多少)

???如: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意思是:头也怕尾也怕。身子还剩下多少不怕呢?

???虽有寿夭,相去几何?

(6)询问时间的疑问代词:曷(什么时候)

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意思是:夫君在外面服劳役,不知道归期,什么时候回来呀?

(7)询问方式方法的代词:如何、何如、若何、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怎么样怎么办)

刘邦遇到问题,经常问身边的张良,“那怎么办?”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可以总结出: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把什么怎么办?/对什么怎么样?)

副词

一、程度副词(常用的意义变化不大)

1、表程度较深

甚、最、太、至、尤、良、极、绝、孔(很、特别、非常、最)

例:良可痛也/猃狁孔棘

其中,“良”也可作情态副词,意为“确定、真是”,例: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2、表程度较浅

略、少、小、差(稍微)

例:略知其意/太后之色少解/其为人也小有才/差强人意/粮储差积

注:“颇”①程度深(现代常见):很、甚。例:他对此观点见解颇深。

②程度浅(古义常见):略、稍微。例:诸侯颇有叛者。

3、表程度加深(变化的量)

益、愈、滋、弥、加(更加、越发)

例:不治将益深/而贪取滋甚/欲盖弥彰/其至又加少矣/则爵禄厚而愈劝

二、范围副词(一般修饰动词,表事物范围)

1、表总括

皆、尽、悉、俱、咸、率、胜、举、毕、并

例:不可胜数/率以七升为限/原形毕露/悉听尊便/举国欢腾

2、表仅止

才、仅、特、只、但、第、独、直、徒、唯(只是,仅仅)

例: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唯手熟耳/君第重射/不但,但愿

注:(1)“徒、特、但”也可作情态副词,意为“白白地,徒然”。例:未有但已者也/特与婴儿戏耳/徒见欺

(2)“仅”①表仅止,言其少

②唐代表示多的量(在数词前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