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早产儿生后早期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需要肠外营养(PN)以满足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需求。而长时间PN,尤其是全肠外营养(TPN)会导致严重的PN相关并发症。肠内喂养符合生理要求,且具有非营养作用。早产儿尤其是极早产儿(VPI)/超早产儿(EPI)最优化的营养支持是肠内营养优先,且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风险。为规范管理早产儿场内营养,专家组制定了《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以下简称本共识),现将本共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早产儿肠内营养目标
能量和蛋白质
推荐意见1:早产儿肠内营养能量摄入应达到每日115~140kcal/kg;在保证蛋白和其他营养素摄入充足的情况下,最高不超过每日160kcal/kg (A1)。
推荐意见2:早产儿肠内营养蛋白质摄入应达到每日3.5~4.0g/kg,生长缓慢的早产儿,最高可达每日4.5g/kg,蛋白能量比为2.8~3.6g/100kcal,以达线性生长目标(B1)。
全肠内喂养量应达到多少?
推荐意见3:早产儿全肠内喂养量为每日150~180mL/kg,且持续48h以上。需评估个体差异及实际营养需求,最低不少于每日135mL/kg(B2)。
过渡期的肠内营养
开奶的要求与禁忌
推荐意见4:生后24h内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生后2~4d可进行微量肠内喂养(B1)。
推荐意见5:先天胃肠道畸形或肠梗阻时须禁食(GPS)。
肠内营养乳品的选择
推荐意见6:亲母母乳是早产儿肠内营养的首选;VPI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没有或不能得到足够的亲母母乳时,可选择捐赠人乳进行肠内营养(A1)。
推荐意见7:在亲母母乳和捐赠人乳均不可获得时可选用配方奶粉喂养,VLBWI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肠内营养(B1)。
稳定生长期的肠内营养
1.如何为早产儿选择喂养实施方案?
推荐意见8:对胎龄≤32周的早产儿,推荐经胃管间断喂养方式;胎龄
33~34周的早产儿,推荐启动经口喂养(A1)。
推荐意见9:推荐早产儿肠内喂养间隔时间为2~3h(B2)。
2.早产儿肠内营养时如何增加喂养量?
推荐意见10:对VLBWI且无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推荐在生后2~4d
后开始增加喂养量(A1)。
推荐意见11:对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推荐每日20~30mL/kg的速度增加喂养量(A2)。
推荐意见12:使用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或早期添加牛乳来源的母乳强化剂(HMF)时(母乳喂养量每日50~80mL/kg),推荐以每日不高于20mL/kg的速度增加喂养量(GPS)。
肠内特殊营养的补充
如何精准使用HMF?
推荐意见13:需使用HMF的早产儿在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强化
方案,以满足早产儿个体化的营养需求,支持早产儿的体格生长(A2)。
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什么时候开始补充?其推荐摄入量是多少?
推荐意见14:出生早期且喂养耐受良好即可给予口服补充维生素AVitA),总摄入量为每日1333~3300IU/kg(视黄醇酯每日400~1000μg/kg)
(B2)。
推荐意见15: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胎婴儿,出生早期(生后1周)且喂养耐受良好即可给予维生素D(VitD)400~1000IU/d(10~25μ
g/d),3个月后改为400IU/d(10μg/d)(B2)。
微量元素铁何时开始补充?其推荐剂量是多少?补充多长时间?
推荐意见16: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良好者,2周龄开始可口服补充铁剂预防量为每日1~2mg/kg贫血治疗量每日2~3mg/kg,
添加含铁半固体食物后,继续补充铁元素持续至生后1~2岁(A1)。
早产儿是否需要常规补充益生菌?
推荐意见17:如果满足所有安全要求,早产儿可使用多菌株益生菌或单菌株联合益生元或乳铁蛋白组合(C2)。
肠内营养素的监测
喂养耐受性监测
推荐意见18:推荐常规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评估,选择性监测胃潴留情况(B1)。
体格生长及营养代谢指标监测
推荐意见19: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在生后1~2周内每天监测体重1~2次;体重稳定增长期每周监测体重2~3次,每周监测身长和头围1次。推荐应用体重增长速度和胎龄别体重的Z评分来纵向评估体重增长(GPS)。
推荐意见20:推荐定期监测血液营养代谢指标,结合体格生长指标纵向评估营养状态(GP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pdf
- 2024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pdf
- 1型糖尿病门诊建设规范(2024版) .pdf
- 福建师范大学2025年金融学作业考核试题 .pdf
- 《1.调皮多变的点》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 .pdf
-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A4答案卷尾 .pdf
- 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pdf
- 2025春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幸福一家人《第12课 学做家务活》教学设计 .pdf
- 泰国旅游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pdf
- 2025年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