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重难点12 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

重难点12 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难点12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目录

TOC\o1-2\n\h\u命题趋势解读

核心知识脉络

命题点技巧点拨

重难点0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重难点02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

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考点分布

四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021广东卷T20:以青藏高原的热融湖为背景,考查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预测:人地关系始终是地理学重要的核心概念。对于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脆弱区及其综合治理的主干知识,成为广东卷近年来的考查热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考察区域的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

考法预测: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和表现考查较少,侧重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等。一般以联系生活实践情境来设置问题,以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或其演变过程为背景材料,体现新高考的命题特点,考查方式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颖设问角度多是分析原因或探讨措施等。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1广东卷T19: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海洋的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4广东卷T18:以干旱区煤矿采空区为材料背景,考查地下水污染的形成过程、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点。

重难点0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一)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

(1)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2)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3)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4)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

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和谐方面分析。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三)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减弱或消除那些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生态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营造薪炭林、生物固沙等。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建梯田、修建水库等。

(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

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4)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5)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和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参与。

组织管理措施:颁布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与管理,提高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等。

重难点02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人、地的相互作用

(一)人地关系的思维框架

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1.消除贫困

(1)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消除贫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中国农村脱贫的途径:

①发展特色产业;②教育扶贫;③基础设施建设;④转移就业;⑤异地搬迁

2.发展绿色经济

(1)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2)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

是环保健康的经济形式,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

①循环经济:其特征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

②低碳经济:强调的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