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澳大利亚盐碱地改良利用的考察与思考.pdf

澳大利亚盐碱地改良利用的考察与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Q

澳大利亚盐碱地改良利用的考察与思考

2009年11月下旬,笔者考察了澳大利亚南部维多利亚

州沿海盐碱地改良利用及植物耐盐、耐旱研究的情况。

一、澳大利亚盐碱地分布、研究、改良基本情况

1.澳大利亚盐碱地的分布和成因澳大利亚有将近大

陆面积的1/3是盐碱地。亿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部分陆地

淹没在海中。现在的南澳大利亚艾尔湖区湖面比海平面还

低16m。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

下水位上下波动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澳大利亚

南部靠海的地区是该国小麦带。澳大利亚约有200万hm2

盐渍化农田,70%分布在澳大利亚小麦带上,估计每年因盐

渍化使澳大利亚农业蒙受损失13亿澳(1澳元约合6.80

元人民币,2012)。

2.喜盐灌木盐是碱地改良切入点澳大利亚科学家在

澳洲沿海地带发现了一种喜盐、吸水性强的植物——盐生灌木

(Sal/bush),学名称之为滨藜。这种植物不但容易在盐碱

地生长,而且还有非常发达的根系,可以较快地降低地下

水位,并大量吸收土壤盐分,因此滨藜具有降水、吸盐的

作用。

澳大利亚滨藜(Australiansahbush,拉丁名:Atripl

exmtm-mularia)和美国四翅滨藜(Four-wingsahbush,

拉丁名:Atriplexcanescens)。均为C4光合作用植物

(高光合效率植物),属于盐生

1

Q

灌木科。两者在形态方面有较大差异。澳大利亚盐生灌木

滨藜枝条无小刺,株高可达3m,树宽可达2—4m,繁茂性强。

而美国四翅滨藜枝条带较多的小刺,牲畜啃食时容易被刺

伤嘴唇,吞下去容易划伤肠胃。其生长量较前者小些。澳

大利亚滨藜的叶子呈椭圆形,或圆形,长1-3em,叶片较宽

厚,银灰色。叶片泛咸味,但却没有异味。据介绍,山羊、

绵羊均喜食滨藜树叶,而且随着羊只的啃食,树木不断长

高。在夏季,一定高度的澳大利亚盐生灌木可以给牛、羊

遮阴;在冬季可以给牛、羊挡风。牲畜吃盐生灌木树叶后

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因此,澳大利亚农民在盐碱地

改良的初期就得到一定的畜牧业方面的收益。

3.盐生灌木林间作、轮作农作物,或休耕放牧宽行

种植的澳大利亚滨藜生长3—4年后,地下水位大大降低,土

壤中的含盐量明显减少,然后在盐生灌木树行间种植大麦、

燕麦等作物。在盐碱地改良初期种植的大麦,由于株高长

得比较矮小,产量较低,加工品质较差,成熟后一般不收

获,而是作围栏。据当地农场主讲,山羊口壮,吃草不挑

食。往往啃食整株的大麦,能把大部分的大麦秸秆啃食掉。

而绵阳吃草比较挑剔,只吃大麦的叶子和植株上部纤维化

低的茎秆。因此,山羊在大麦地里放牧要比绵羊的效果好。

羊群在大麦地自由地吃草,直接把粪便排泄在地里,增加

了土壤的有机质。澳大利亚农民在种完第一茬作物后,一

般休耕一年(放牧),让土壤地力自然恢复。其后,农民

免耕种植豆科作物,如苜蓿、鹰嘴豆或燕麦等,主要目的

是继续恢复和培肥地力。

1

Q

有的农民在种植滨藜3~4年后,又种植一种从南非引

进的耐旱、耐盐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当地农民称之为卡

库幺(Kikuyu)。这种牧草也是C4光合作用植物,不仅是优

质牧草,而且根系发达,在土壤浅层横向伸长,形成很好

的根际微生物圈,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一般在盐碱

地改良的第九、第十年,盐碱地就变成良田,种植的小麦、

大麦、鹰嘴豆、牧草等,产量和品质都很可观。

农民在改造盐碱地时采用步步为营的办法,把大面积

的盐碱地分成不同的地块,分期、分批地重复上述的做法,

使大片的盐碱地逐步得到改良。

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农田都采用免耕法。改良中的盐碱

地全部采用免耕方式进行保护性耕作。农民收获农作物时,

在田间保留足够的根茬,以免土壤裸露,达到保护环境和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目的。

文档评论(0)

智洲云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