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课标分析】
滑坡是流水地貌和自然灾害相融合的知识内容,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即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材料说明滑坡的形成原因,列举避灾、防灾的措施。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应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将滑坡成因的探究设计成实验探究式的学习,在自主建构中理解成因并达到“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的预期目标。
二、教材分析
滑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滑坡和泥石流”是湘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中的内容。在学习过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降水在滑坡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材将滑坡和泥石流放在同一个小节中,主要是因为二者在形成机制、发生过程及危害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需要强调二者的异同点。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看,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地质灾害的概念、分布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对地表形态、流水作用、地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对形成滑坡泥石流自然地理过程的认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经验,搭建思维脚手架,开展本节课教学。从学习能力上看,学生迫切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策略、习惯上的指导,因此设计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习题检验,将孤立的知识点梳理并构建答题思维路径。
四、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操作及观察实验,明确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分布地区。(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
2.以滑坡为例,了解地质灾害避灾、防灾的措施,掌握自救方式。(综合思维)
3.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归纳、总结滑坡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列举滑坡的防灾措施;教学难点是归纳、总结滑坡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六、教学过程
1.联系新闻,导入新知
创设情境:7月11日凌晨3时许,四川万源罗文镇团堡梁村突发山体滑坡,滑坡长度1200多米,宽度约300米,体量180万立方米左右。而就在滑坡发生前6小时,当地已经提前将周边居民转移至安全地带,成功避险,无人员伤亡。
教师活动:滑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什么是滑坡?为什么会发生滑坡?
学生活动:观看新闻视频,根据预习结果回答滑坡的概念,并分析灾害和现象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里的时事新闻吸引学生注意,使其直观感受到滑坡,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实验探究,学习新知
教师活动:展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准备及实验过程,并对细节进行解释。
实验目的
(1)模拟滑坡的形成机制与发生过程
(2)探究滑坡产生的部分自然因素
实验器材:水盆5个、砂土、黄壤土,20°木板斜坡一个,30°木板斜坡3个,40°木板斜坡1个,纱布一块,喷壶
实验准备:
1.将斜坡上的木板平放在桌子上,将砂土和黄壤土分别放在4块平滑木板上,用尺子将土壤修整成长5cm,宽3cm,厚1cm的立方土块,并适当压紧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2.和1相同,但需要将纱布置于木板之上,模拟植物根系。
实验过程:
1组、2组、3组分别将压紧的黄壤土土块放置在20°、30°、40°的斜坡上,
用喷壶均匀浇水,观察现象并记录土块移动时间。
4组在铺上纱布的30°木板斜坡上放置压紧实的黄壤土土块,用喷壶均匀浇
水,观察现象并记录土块移动时间。
5组在30°木板斜坡上放置砂土土块,并用喷壶均匀浇水,观察现象并记录
土块移动时间。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下列问题。
1.此实验模拟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处于什么自然环境下的地区易形成滑坡?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实验具体流程操作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单,实验结束后小组完成报告后面的两个问题。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前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直观感受到变量因素对滑坡的影响,思考滑坡的成因。
教师总结:降水量大、地形起伏大、岩性破碎、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易形成滑坡。同时引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滑坡形成?只有自然因素吗?”
归纳提升:
类型
滑坡
概念
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图示
形成
条件
(1)岩体较为破碎(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处);
(2)地势起伏较大(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
(3)植被覆盖度较差;
诱发
因素
(1)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2)暴雨、连续性降雨、冰雪融水汇集,以及地震等因素的诱发
分布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05二倍角公式三角变换的应用重难点题型专训(17大题型15道提优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下册重难点专题提升(2020).docx
- 21流水地貌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上学期.docx
- 811培优提升功能关系及其应用.docx
-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二.docx
- 陕西省安康市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写作分析之“谣言的危害”.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微专题3冲淤平衡。.docx
- 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 31观察气温(教学设计)-科学三年级下册湘科版.docx
- 人教版四下-总复习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导学案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