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现代化进程视域下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传统危机及化解之道
段红?雷前虎?来文静
关键词中国特色学徒制;传统学徒制;职业教育;失语症;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23)04-0018-06
一、本土失语:现代化进程视域下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传统危机
“失语”原为医学术语,是指一种正常话语表达系统在面临外部刺激情况下,所展示出的一种内在表达话语的损伤与弱化,以至无法接续原有的发声机制。后来被引入到教育研究领域,表达对于教育活动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与“嬗变”过程,指代我国教育科学的种种“失语问题”[2]。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国传统学徒制在西方学徒制话语的强势刺激下,表现出一种言说方式和建构方法上的失语现象,在理论话语、实践活动和人文内涵等层面多有体现。
(一)理论话语的失语
及至现代,中国学徒制理论研究多关注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发展模式及国际上典型国家的实践经验等,这些理论探讨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遮蔽了中国传统学徒制理论话语,造成中国传统学徒制理论失语。
(二)实践活动的失语
在中国特色学徒制探索上,中国传统学徒制并没有展现传递出自身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更多是处于一种潜在运行状态,以至于有学者提出了传统学徒制沉浮的历史必然性问题,认为传统学徒制衰落有其必然性[5]。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顶层制度设计滞后、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社会认同度不高、行业组织治理职能未能彰显等问题[6],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水土不服”,此即是实践活动失语的表征。
在实践借鉴上,学界把更多目光集中在西方学徒制经验的吸纳借鉴上,多侧重西方宏观概念与经验介绍,忽视本土实践土壤和文化惯习,较少能够贴近学徒、贴近职校、贴近企业,为学徒制落地中国提供可行方案,存在规则盲区与制度局限、关键制度规划滞后脱节、多元互动机制运行受阻等“虚”过于“实”的状况。在实践过程中,中国传统学徒制特有的优势基因如师徒关系、契约机制、学习场所、学徒考核主体等方面在继承中出现了断裂[7]。例如,在师徒关系上,师徒传承关系演化成为一种员工与雇主之间的雇佣关系,切断了传统学徒制的文化传续职能以及相应的文化传承使命。
尽管我国先后探索提出了学徒制的“天津模式”、广东顺德“双零模式”、广东惠州“四环模式”、深圳“宝安模式”,然而最为直接的参照对象仍来自西方国家,如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西方底色浓厚,中国传统因素稀少。这种现象在“类现代学徒制”提法上可见一斑,在《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一书中,作者虽然认为中国学徒制的实践同西方学徒制存在形式上的不同,然而其“类现代学徒制”提法却显现出内在自信不足,还是以西方学徒制实践标准来判断中国本土学徒制是否符合西方实践规制。
(三)人文内涵的失语
人文内涵失语还体现在工匠文化与技术文化的削弱受损上。一方面,切磋琢磨的工匠文化遭到削弱。《诗经·卫风》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动概括了传统工匠对于技术提升的执着追求与境界之维。传统工匠反复斟酌细节,改进完善每一道工序,在师傅手把手地传授下,把切磋琢磨的创物观念不断传承给学徒。然而,现代企业流程化生产中,一个产品生产被分割成多道工序,每个学徒仅负责一个或几个工序,多为重复性工作,难以在产品生产中感悟到创物的乐趣与成就感。另一方面,“道技合一”的技术文化遭到削弱。传统工匠凭借技艺立身立德,呈现出“道技合一”的技术追求。现代学徒多为谋求立身之技,崇尚快速的技能積累和对接工作,学徒过程异化为单一的技术知识传递,“道技合一”的技术文化被简化为技术唯一论。
综上,中国传统学徒制在当代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境遇,西方话语遮蔽之下“本土基因”有断裂之危机,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传统“失语症”。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传统失语,并不仅是中国话语劣势的一个单独案例,而是中国职业教育在主体自觉之前的典型缩影。正如有学者所言,中国的话语劣势主要表现在:“话语议题由西方设定,话语规则由西方制定,话语进程由西方主导,话语内容由西方提供,话语真伪由西方裁判,分析范式由西方创造。”[10]
二、自我审视:现代化进程视域下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传统资源
中国传统学徒制度曾盛行于手工业时代诸多领域,是我国古代技术传承的主要模式。之所以能够为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文明发展培养了大量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就在于其本身具有强大的自适应能力,能够在面对时代变迁时,坚韧地存在、生成或者在变革中更新自身。面对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传统失语,我们不得不思考唤醒“被冻结的传统资源”,为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支持。
(一)理论资源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言:“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这一论断所强调的是,传统事物都是因时而变的,并不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