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圈生态学
2、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的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结构内在的变化机制和规律、生态系统功能的响应,寻
求(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的生态学对策,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环境问题: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
效应,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
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
和。
2、环境的类型
(1)按环境的主体分:人类环境、生物环境
(2)按环境的性质:自然、人工
(3)按环境范围:大环境(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
大气候: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包括温度、降水、日照等,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经纬度、距海洋远近等因
素决定。
小气候:受局部地形、植被、土壤类型等影响,与大气候差别极大。
3、生物与外部环境的基本关系:生态作用、生态适应、生态反作用
(1)生态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发生作用(也称影响),使生命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生物分布发生变化。
生态因子的作用与因子的质、因子的量、因子的持续时间有关
(2)生态适应:生物对其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分为基因型适应、表现型适应
(3)生态反作用: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二、生态因子的概念和特征
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温湿度、食物、氧
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
2、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3、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4、生态因子的分类
(1)按照生态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随种群的密度变化而变化,有调节种群数量、维持种群平衡的作用。如食物、天敌和流行
病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对种群密度不起调节作用,如温度、降水和天气变化等非
生物因子。
(2)按性质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多种生态因子相互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许多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
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3)直接作用(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如光照、温度、水分)和间接作用(如地形)
(4)限制因子作用
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时接近或超
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时,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为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往往是。
(5)阶段性作用: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6)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从总体上说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是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即补
偿作用
三、生态因子研究的一般原理
(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水桶原理: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营养物的量
(2)耐受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
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该物种则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3)生态幅:每一个生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4)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耐受限度的调整:适应、驯化、内稳态机制
(5)生物内稳态特性及其保持机制
①内稳态机制,即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具有内稳态机制的生物借助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
独立于外界条件,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②耐性限度的驯化:可通过自然或人工驯化的方法改变生物的耐性范围。
驯化的机制——酶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驯化过程是生物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③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④指示生物—反映特定环境特征的生物。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适应指生物对其环境压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独立自主快乐成长主题班会.pdf
- 献给所有KOF的菜鸟爱好者.pdf
- 王世贞王世贞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pdf
- 王陵传汉书阅读答案翻译.pdf
- 玫瑰花蕾深处的伤.pdf
- 玩转数学之思维导图作用及学习圆锥曲线.pdf
- 猴子看猴子做音乐教案.pdf
- 环保工作目标.pdf
- 环境保护税排污系数基础信息采集表.pdf
- 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pdf
- 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3篇.doc
-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优质公开课】精品PPT课件模板.pptx
- 二零二二年度德州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能力》试题及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度枣庄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班互动题.pdf
- 二零二二年度儿童保健学试题库(含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第十九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一试题(含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动物卫生监督题库(含答案).pdf
- 黑龙江省大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docx
- 二零二二年度法检书记员招考《公基》测试题库(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