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年2月修订).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年2月修订).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导语

本单元是观察物体的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有: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

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以及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

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例1:教学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

几何组合体,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

例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利用例

1的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引导学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立体图形的观察方法,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观

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引导学生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规律,

培养自觉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比较,体会观

察物体的不同思路。同时要有层次地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

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第1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

教材第2~4页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一。

内容简析

例1教学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

的几何组合体,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接下来,例

2是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

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

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

些摆法的确定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和讲授法,让学生从观察、想象和操作中体会立体

图形与视图之间的联系,积累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转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学习主要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教

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

承前启后链

复习:回顾从上面、左学习:从三个不同方向延学:进一步学习

面、前面观察物体。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图形。形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古诗导入法: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

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这是因为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

察。如果观察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看到它的正面,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品析: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新课,体现了学科的有机整合。在数学教学中,合

......................................

理运用古诗,为学生提供了打开探索求知之门的钥匙。】

.........................

谜语导入法:同学们,老师和你们猜一个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

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

察的角度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文档评论(0)

强晖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K12教学资料的研发和创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