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其防治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海南省儿童医院)向伟1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患儿,男,2月龄,2008年10月28日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医院出生,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100克,42天时体重4500克,母乳喂养,无吐奶史,无夜闹史。患儿在我省2008年12月7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期间,家长带患儿到府城医院接种门诊服食脊灰糖丸疫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批号)1粒。2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服苗后第17天(12月24日)患儿出现发热,27日后烧退,家长回忆体温为38.6度,发烧后3至4天后(约在2008年12月28日)家长发现患儿腿脚无力,不爱踢被子。患儿发热前无咳嗽、流涕,发病前无腹泻。患儿在家观察了近8至9天,在家观察期间2009年1月5日家长再次按照预约时间带患儿服食第2次脊灰强化糖丸疫苗。服苗前接种人员询问了健康史,家长告知前几天有发烧现在已经好了,家长和接种人员均因儿童太小而没有发现患儿下肢已出现麻痹,再次将脊灰糖丸疫苗为患儿喂服。3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1月8日家长怀疑患儿下肢行动不便,即将患儿带到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医院就诊,就诊后府城医院接诊医生建议到海南省人民医院看病,到省人民医院就医后在秀英住院部儿科住院治疗。入院后医生检查患儿体温正常,左下肢肌力2级,右下肢1级,深部腱反射消失,脑脊液检查发现蛋白异常,尚无法做出最后诊断,按AFP疑似病例进行了报告。现场调查患儿时查看了患者病体,下肢麻痹程度与医院诊断程度一致,当场询问了患儿家长患儿是否发生过肛周脓肿,家长否认有肛周脓肿史,后承认,现场查看患儿肛周,未发现有脓肿。免疫学相关检查结果患儿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免疫水平低下。4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患儿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经脊灰实验室进行脊灰病毒分离,2009年2月11日报告结果为脊灰病毒Ⅰ型阳性,2009年2月19日已将该患儿阳性结果标本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脊灰病毒基因分型鉴定。2009年3月9日国家返回鉴定结果为脊灰病毒疫苗株。患儿在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1周,出院后一直在省人民医院门诊进行按摩、针灸等康复治疗。麻痹满60天后对患儿恢复情况进行了随访调查,患儿肌力恢复不佳,双下肢均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双侧臀部和下肢肌肉萎缩,左下肢肌力仍为2级,右下肢仍为1级。5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通过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反应是人体对所接种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免疫反应,通过此种反应,人体获得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是疫苗接种后的一种正常而必须的反应,但此种反应有一个限度,超过了就属于异常反应。在临床预防接种工作中,应尽量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使之在预防疾病的同时,对人体的损害也降到最低限。6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预防接种反应定义与分类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生物制品,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微生物及其产物、异性蛋白等),接种后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在这些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称为预防接种反应。7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8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疫苗与临床药物不同点?目的作用不同?规划策略不同?应用对象不同?储存运输不同?安全处置不同?后果影响不同(接受程度)9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一、按特异性、非特异性分类特异性:生物学(卡介苗化脓、内毒素致热、活疫苗皮疹),免疫学(多型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非特异性:发热、硬结、无菌性化脓、精神反应。二、按临床表现分类局部、全身、皮肤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骨骼关节系统、淋巴系统。三、按反应性质分类一般反应、加重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事故。四、按发生原因分类疫苗反应、实施差错、注射反应、偶合症。以上各种分类各有利弊。10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般按以下诊断标准进行原因分类:①一般反应和加重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其性质和强度随制品而异。最常见的是发热反应、局部的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加重反应只是一般反应的加重或发生的比例略多一些,均属正常反应。11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防治

②异常反应:指同一批制品同时接种很多人,只在极个别人中发生的一类反应。其特点为:与制品的种类有一定联系,但只发生于个别人(与受种者体质有关);反应性质、临床表现与一般反应不同;反应程度比较严重,必须及时就医诊治。1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