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一、桑菊饮证

基本药物:薄荷5g

桑叶10g

甘菊10g

桔梗5g

生甘草3g

杏仁10g

连翘12g

芦根20g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适应证:发热较轻,一般39℃以下,常伴有鼻闭咳嗽者。

加减:头疼者,加苦丁茶、蔓荆子。高热、脉数大者,加生石膏、知母。口渴者,加天花粉。咽痛者,加板蓝根、射干。恶寒者,加荆芥。

按本方为清凉轻剂,治温邪初入卫分,发热不甚高,咳嗽微渴者。薄荷、桑叶、菊花辛凉透表以清气分,芦根、连翘清肺解毒,杏仁、桔梗宣肺止咳、生甘草与辛凉药同用清热润肺。此方虽有辛凉解表之力,但无大汗之弊,正合温病禁汗之旨。谓禁汗者,禁辛温发汗也。

二、银翘散证

基本药物:薄荷5g

牛蒡10g

荆芥5g

豆豉10g

桔梗5g

生甘草5g

银花15g

芦根30g

竹叶10g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适应证:发热较高,39℃上下,扁桃体红肿,咽部赤红者。

加减:咳嗽者:加生枇杷叶。恶心者,加竹茹、藿香。小便短赤者,加滑石、山栀。不恶寒者,去荆芥。

本方谓辛凉平剂,治风温发热,微恶寒,无汗。银花、连翘既清热解毒,又能解表透邪,荆芥、薄荷、牛蒡子、豆豉疏风解表,桔梗、生甘草利咽喉,芦根肃肺以清上焦。

三、柴胡清宣汤证

基本药物:柴胡5g

炒黄芩5g

连翘10g

芦根20g

焦山栀6g

荆芥5g

炒牛蒡子5g

桑叶5g

薄荷5g

通草5g

功效:和解,清宣,退热。

适应证:发热较高,一般在39℃以上,时热时寒,夜热较甚者。

加减:鼻闭咳嗽明显者,加前胡、杏仁、川贝母。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咽痛、扁桃体肿大者,加射干、知母、胖大海、银花。

本方为老师自拟方,源于《伤寒论》和解之法,以柴胡、黄芩为主药,加入辛宣透表清热之剂组方。柴胡苦辛微寒,能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利,黄芩苦寒泄热,二药合用,可和解少阳之邪热。薄荷、桑叶、荆芥、炒牛蒡乃辛凉中配少量辛温之品,既利于疏风透邪,双不违辛凉之旨。山栀清泄肺热,芦根、通草甘、微寒、清热利尿,可使邪热从小便而出。

四、新加香薷饮证

基本药物:香薷4g

川朴4g

扁豆6g

银花6g

连翘6g

黄芩6g

柴胡5g

功效: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适应症:暑温夹湿,复感于寒症。发热39℃以上,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者。

加减:若兼内热者,加黄连以清热;湿盛于里者,加茯苓、甘草以利湿和中;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可再加人参、黄芪、白术、橘红以益气健脾燥湿。偏热重者加黄连、栀子清热;偏湿重加佩兰、霍香、豆豉祛暑利湿;呕吐加竹茹降逆止呕;大便溏薄加葛根、苍术清肠化湿。

本方出自《温病条辨》主治夏月感寒,暑湿内蕴,虽亦恶寒无汗,但有口渴面赤、脉数。香薷发汗解表化湿;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暑;厚朴行气和中,理气除痞;扁豆健脾和中,利湿消暑。老师加柴胡、黄芩意在少阳之邪热。

五、蒿芩清胆汤证

基本药物:青蒿10g

炒黄芩6g

姜竹茹9g

碧玉散9g

姜半夏9g

陈皮6g

赤茯苓6g

炒枳壳6g

功效: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适应证:夏季感冒发热,体温39℃以上,寒轻热重,或高热不退,朝轻暮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吐黄涎,鼻不闭,咳嗽不多,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者。

加减:发热伴鼻闭咳嗽者,加荆芥、薄荷、炒牛蒡、前胡、桔梗。发热伴尿短赤者,加芦根、通草、淡竹叶。热甚者,加银花、连翘、焦山栀、生石膏。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玄明粉或大黄。纳呆苔厚者,加藿香、佩兰、神曲、麦芽。发热伴头痛、畏寒无汗者,加香薷、川朴、扁豆。小儿夜寐啼器者,加蝉衣、钩藤。

本方是《通俗伤寒症》俞氏经验方,针对江南的气候温暖潮湿,入夏以后暑湿尤甚,暑湿之邪容易侵入人体,留恋胆经,损伤脾胃功能而设。方中青蒿味苦气香、清芳透络,能从少阳领邪外出,配合黄芩、竹茹等内清胆热,橘红、半夏、桔壳化痰和胃,赤茯苓、碧玉散清利湿热。暑为火热之邪,故加连翘、芦根、山栀加强清热泻火、解毒作用。暑湿发热,往往热退后又上升,反复发作,此乃热退湿未清,湿郁化热之故,所以清除湿邪是退热的关键。

六、典型案例

孔某,男,6岁,因“反复发热3天,伴咽痛”于2012年7月16日就诊。患儿3天前因受寒后发热,伴咽痛,体温晨低暮高,经外院西医抗生素输液治疗三天,高热仍不退。昨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刻下见仍发热,口渴面赤,恶寒无汗,息粗,口气臭秽,小溲黄,大便两日未行。查体:T39.5℃R27次/分P108次/分双侧扁桃体II。肿大,可见脓点。舌红苔白腻,脉浮而数。血常规示WBC13.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81%。西医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诊断:乳蛾。此乃暑湿袭表,入里郁而化热。治宜祛暑解表,清热化湿,用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5g

川朴5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66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