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当前规模化养鸭场常见疫病.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规模化养鸭场常见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李防修河南海润集团饲料公司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是当前危害肉鸭养殖最为严重的传染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防治措施发病原因育雏时饲养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粗放,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水平过低;地面育雏常因垫草潮湿、不洁、反复使用而污染了细菌,当小鸭脚掌皮肤擦伤或刺伤后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病。发病鸭场消毒不彻底,混合饲养等也是造成本病传播与流行的重要原因。临床症状多呈急性发作,病程一般为1—3天;多表现为失眠、缩脖或喙触地面,腿发软,不愿走动或行走时打晃。常见病鸭仰卧,双腿划动呈游泳状。眼有浆液或粘性分泌物,眼周围的羽毛常被粘连或脱落。鼻孔也有浆液或粘液型分泌物。部分小鸭腹部膨胀,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绿色。临死前常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或角弓反张姿势。中鸭多数为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头颈歪斜,遇有惊扰时,不断鸣叫,且颈部弯转90度左右,转圈或倒退。剖检变化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心包膜增厚混浊,肝脏表面有一层纤维素性薄膜且易剥离,气囊混浊增厚。少数病例有输卵管炎或关节炎。但由于该病病变与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引起的病变相似,因此要想确诊该病,应借助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防治措施

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保持雏舍干燥,注意防寒及改变饲养密度;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避免不同日龄混合饲养;加强环境卫生意识和消毒措施。药物控制:但由于该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确诊为该病后,有条件时,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疫苗防制该菌血清型较多,且区域性较强,制造自家疫苗应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以蜂胶为佐剂针对发病地区研制的鸭疫巴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蜂胶二联灭活疫苗及鸭疫巴氏杆菌+禽霍乱+大肠杆菌多价蜂胶三联灭活疫苗,经试验和推广应用证明,该苗不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而且有促生长作用,且易于吸收,无肉芽肿,不影响肉的品质。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本病病原为大肠杆菌,所以又被称为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据临诊病例统计,本病常以2-6周龄的小鸭或中鸭多发,以秋末或冬春多发。发病原因卫生条件差、潮湿、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是导致该病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原因。初生雏的感染系由于蛋被污染,如带菌的蛋或蛋壳被污染而细菌侵入蛋内,出壳后遇到不良环境及应激反应常易导致本病的发生。人工感染实验证明,小鸭经皮肤创伤感染的可能性最大。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本病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与传染性浆膜炎极其相似。只是临床很少见有神经症状。确诊应进一步做细菌分离与鉴定。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大肠杆菌感染:肝周炎、心包炎防治措施

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饲养管理不善及禽舍环境卫生不良等均易诱发本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和禽舍卫生消毒工作尤为重要。提倡“全进全出制度”,即整体进雏、整体出售,群内不留病残鸭以便于鸭舍彻底消毒与鸭的正常发育。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不同鸭场的雏鸭混养。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一旦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积极治疗,以免盲目用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药物控制:对于饲养条件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可通过添加药物进行积极预防。通过临诊药敏试验表明,当前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敏感率较高,可将其作为预防及治疗的首选药物,交替进行使用。长期用药容易形成药物残留,影响肉的品质;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通过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通过分离种鸭场及区域性有代表性的菌株制做自家蜂胶灭活疫苗,能够起到针对性的预防作用。预防该病可选用鸭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灭活疫苗、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多价蜂胶二联灭活疫苗、鸭瘟与大肠杆菌多价蜂胶二联灭活疫苗及鸭霍乱与大肠杆菌多价蜂胶二联灭活疫苗。鸭霍乱流行特点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所以又称为鸭巴氏杆菌病。其发病以急性型为主,发病急、死亡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本病对4周龄以上的鸭群危害严重发病原因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鸭或健康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禽的排泄物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的饲料、水、用具、场地等都可把细菌传播给易感鸭群;人也可机械带菌,苍蝇、蚊子等昆虫也是传播的媒介。临床症状本病常为急性型发病,常见病鸭精神呆顿,离群独处,羽毛粗乱、两翅下垂,缩脖、厌食、甚至废绝,嗉囊中积食不化,渴欲增加,体温升高,常从口和鼻中流出粘液,呼吸困难,为了将积在喉头的粘液排出,病鸭常常

文档评论(0)

李防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执业兽医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执业兽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