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鸭病毒性肝炎.ppt

鸭病毒性肝炎.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引起小鸭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1、临诊:1-3周龄雏鸭发病急,传播快,病死鸭呈角弓反张姿势,死亡率达90%,肝肿大及表面有出血点。2、病原:病原为鸭肝炎病毒,病毒在1%福尔马林或2%氢氧化纳中2h。本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即1、2、3型。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血清型为1型。以上三型病毒在血清学上有明显的差异,无交叉免疫性。本病主要感染鸭。本病的传播主要通过与病鸭接触,经呼吸道亦可感染,本病可迅速传播给鸭群中的全部易感小鸭,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雏鸭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甚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达95%,1~3周龄的雏鸭病死率为50%或更低,4~5周龄的小鸭发病率与病死率较低。成年鸭感染不发病,但可成为传染来源。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当,鸭舍内湿度过高,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4、症状: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一般死亡多发生在3~4d内。雏鸭初发病时表现精神委糜,缩颈,翅下垂,不爱活动,行动呆滞或跟不上群,常蹲下,眼半闭,厌食,发病半日到1d发生全身性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仰,两脚痉挛性地反复踢蹬,有时在地上旋转。出现抽搐后,约十几分钟即死亡。喙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前排黄白色和绿色稀粪。死亡非常之快。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质量脆,色暗或发黄,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肿胀呈长卵圆形,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脾有时见有肿大呈斑驳状。许多病例肾肿胀与充血。(1)根据病史、流行病学特征及典型症状和病变可初步诊断。1型鸭肝炎突然发病、传播快和病程急,3周龄以下雏鸭的肝脏出血具有实际诊断意义。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中和试验可用于病毒分离物的血清学鉴定,也可用于免疫鸭的抗体监测。荧光抗体试验可用于本病的快速诊断。(2)鉴别诊断:其它能引起雏鸭急性死亡的因素有沙门氏菌和黄曲霉毒素中毒,后一种疾病可引起共济失调、抽搐和角弓反张,但不引起肝脏出血。其它常见的鸭的致死性疾病在雏鸭中并不多见。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是防止疾病进入或扩散的重要措施。(1)治疗:鸭群一但发病,对4周龄以下的发病鸭群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疾病蔓延扩散。可紧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或蛋黄进行治疗。在疾病爆发第一只雏鸭死亡时,每只雏鸭肌注0.5ml抗1型DHV抗血清,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法。也可用1型DHV免疫SPF鸡来生产高免蛋黄进行紧急免疫。(2)、免疫预防有三种方法可以使雏鸭产生抗1型鸭肝炎的抵抗力,①注射免疫血清或蛋黄,适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或发病时的紧急接种;②用弱毒疫苗或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种鸭,在产蛋前15天,肌肉注射1~2头份/只,产蛋中期,肌肉注射2~4头份/只。这样母鸭可将母体免疫力转移给子代,使子代雏鸭在关键性的最初几周内获得高水平的被动免疫抗体,以保证后代雏鸭得到保护;③雏鸭直接用1型DHV活的无毒力病毒株免疫。雏鸭出壳后1日龄(无母源抗体者)或7日龄(有母源抗体)只皮下注射1头份/只。**雏鸭病毒性肝炎病鸭呈角弓反张姿势(苏敬良、黄瑜摄)雏鸭病毒性肝炎典型病理变化,肝脏肿大,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和出血斑。(郭玉璞原图)3、流行病学:病鸭发病急,行动呆滞,全身抽搐,表现角弓反张5、病理变化:6、诊断:7、防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李防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执业兽医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执业兽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