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历史文化》课件_20第二十章 中国古代的佛教.pptxVIP

《中国历史文化》课件_20第二十章 中国古代的佛教.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佛教的产生及其在中国传播的基本概况,掌握中国古代佛教的主要教派及佛教的基本教义,从而深刻理解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大影响。;第一节;一、佛教的产生;二、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发展;三、佛教的基本教义与禅宗——基本教义;三、佛教的基本教义与禅宗——禅宗;第二节;一、佛教的经典;二、佛教的派别——大乘和小乘;佛教的教徒有“四众”之分。四众指出家的男女两众与在家的男女两众。出家的男性称为“比丘”,女性称为“比丘尼”。居家的男性称为“优婆塞”,女性称为“优婆夷”。

比丘比丘为梵语,意为“乞士”,即乞食者。印度早期佛教的教徒出家修行、传教等,以乞食为生,又称为“托钵僧”。比丘俗称为“僧人”。僧是“僧伽”之略,意为“众”。凡三个以上比丘共处即称为众(僧伽)。世俗也称比丘为“和尚”。西域泛称知识渊博、教诲他人的人为“和阇”,“和尚”即“和阇”的音译,意为亲承教诲之师。和尚也称为“沙门”。在印度,凡出家修行者都统称为“沙门”,意为止息一切恶行。在中国,沙门即为佛教徒的称谓,蒙、藏地区称为“喇嘛”。

比丘尼俗称“尼姑”。“尼”是梵语比丘尼的略称,“姑”是汉语词,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

优婆塞“优婆塞”为梵语,意为“清信士”,又作“近事男”,表示他们是亲近和奉事“三宝”的。所谓的“三宝”,即佛、法(教义)、僧(宣法者)。

优婆夷“优婆夷”为梵语,意为“清信女”。佛教统称在家的男女教徒为“居士”,梵语为“迦罗越”。原是指多财快乐的人,转而成为在家修道之人的称谓。

行者这是对欲出家住在佛教寺院里服杂役而未剃度者的通称,一般也用它称呼苦行的僧侣。梵语称为“畔头波罗沙”。

方丈原来是指禅寺的住持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维摩诘经》(即《维摩纪》)说,维摩诘的居处,室方一丈,能广容大众。由此,后来转称寺院的住持为方丈。;出家成为佛教徒,必须按佛教戒纪的规定履行一定的程序。首先是欲出家者要在寺院中找一位比丘(和尚)作为自己的“依止师”(即介绍人、监护人),这位比丘要向全寺僧侣说明情由,取得一致后,方可收留此人为弟子,为之剃除须发,为之受“沙弥戒”。“沙弥”为梵语,意为“勤策男”,言其当经常受比丘的教诲策励,息恶行善。沙弥年岁最小的为七岁,由其依止师负责教育抚养。待其年满二十岁,经僧侣同意,召集十位大长老,共同为之受“比丘戒”,之后便成为比丘。在受比丘戒五年后,其方可离开依止师,自己单独修道。

唐宋时代,出家者要先到寺院做“行者”。经政府考查合格,给度牒,并指定僧籍隶属于某寺院之后,方可剃度为僧。

成为比丘的仪式叫“受戒”,即接受佛教的戒条。戒有五戒、八戒、十戒等,仪式各不相同。五戒、八戒为在家教徒所受,十戒为比丘和比丘尼所受。其戒条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床座,不涂饰香鬘及歌舞视听,不吃非时食。这八条中前七条为戒,后一条为斋,故又称为“八斋戒”。十戒是将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视听分为两条,另加一条不蓄金银财宝,共十条。

受戒时要剃除须发,称为剃度。元代时,受戒还要在头顶上烧伤疤,表示终身不忘所受之戒。;四、佛、菩萨、金刚——佛;菩萨在佛教中果位仅次于佛,是梵文“菩提萨埵”的音译省称。“菩提”意为佛道,“萨埵”意为众生。菩萨意为“觉有情”,即上求“菩提”(觉悟),下化觉有情(众生)的人,也就是以佛道化众生之人;或意译为“大士”。佛教传入中国后,信徒们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四位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四、佛、菩萨、金刚——罗汉与四大天王;第三节;一、佛教的寺院与佛塔——佛教的寺院;

中国佛教著名的寺院主要有:北京法源寺、河南洛阳白马寺、上海玉佛寺、陕西扶风法门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宗祖庭)、江苏南京栖霞寺(三论宗祖庭)、陕西西安大慈恩寺(法相宗祖庭)、山西交城玄中寺(净宗祖庭)、河南嵩山少林寺(禅宗祖庭)、陕西长安县华严寺(华严宗祖庭)、陕西西安大兴善寺(密宗祖庭)、陕西西安净业寺。其中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与北京西山灵光寺的佛牙舍利、斯里兰卡康提市佛牙寺的佛牙舍利,为仅存于世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为全世界的佛教徒所尊崇。

“天下四大丛林”:江苏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山东济南灵岩寺、湖北当阳玉泉寺。

“禅宗四大丛林”:四川成都文殊院、四川新都宝光寺、江苏邗江高旻寺、江苏镇江金山寺。

藏传佛教的著名寺院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扎布伦寺、塔尔寺、雍和宫、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其中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一、佛教的寺院与佛塔——佛塔;二、佛教的四大名山;思考题

文档评论(0)

kd8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kd8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