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点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土壤

1.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及物质组成

①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②理想土壤的构成:矿物质颗粒45%(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颗粒5%(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水分20%-30%,空气20%-30%

③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气和热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肥:一般由有机质含量多少决定

水:水过多——根系缺氧,植物死亡

气:空气过多——养分、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

热:适宜农作物的需要

(2)土壤观察的内容

①土壤颜色:红壤、棕壤、黑土、黑钙土、黄土、褐土紫色土等

②土壤质地

成分

通气、透水性能

蓄水、保肥性能

耕作情况

砂土

砂粒

易耕作

壤土

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

理想

黏土

黏粒

不易耕作

③土壤剖面构造(图)

自然土壤

森林土壤:自地面垂直向下——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耕作土壤: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记忆)——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

(1)成土母质:

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教材P91)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低取决于两大方面:

有机质的来源:枯枝落叶、植(动)物残体

有机质的流失:微生物分解作用、淋溶作用、植物吸收。

(3)气候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气候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影响

(4)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由于水热条件不同,山顶与山麓、迎风坡与背风坡、阴坡与阳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

在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案例分析

现象

主导因素

原因

四川盆地岩石呈紫色,土壤也成紫色

成土母质

四川的岩石是紫色的,形成的风化壳也是紫色的,因此土壤呈紫色

东北土壤肥沃

气候

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

②东北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积累

③作物一年一熟,有机质消耗少,土壤肥沃

南方土壤贫瘠

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③作物一年两或三熟,有机质消耗多,土壤贫瘠

山顶土壤颗粒粗,山前平原颗粒细

地貌

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弱,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

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强,易接受细小颗粒物,成土母质颗粒细

热带雨林砖红壤贫瘠

气候、生物

①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②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导致淋溶作用强烈;③生物循环旺盛,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

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

(2)利用和保护

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对优良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养护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秸秆还田等

红壤的特点及改良:

瘦(有机质少、肥力低)——种植绿肥作物,增施矿质肥料。

酸(酸性强)——施用熟石灰。

黏(土质黏重)——掺沙子、

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1.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除了滨海地区外,盐化过程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2、水盐运动特点

春秋返盐:春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

夏季淋盐:夏季降水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

冬季盐分稳定: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盐分稳定。

3、盐碱化的形成条件

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地下水位高

④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

4、盐碱化治理措施:

①引淡淋盐,使土体脱盐②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③采用覆盖等措施减少蒸发,抑制盐分上泛

④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改善生态环境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