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转移性右下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2)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
(3)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Blumberg征),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这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卫性反应。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
(4)右下腹包块,若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右下腹可触及压痛性包块。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在(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80%以上。
(2)尿常规:一般无特殊改变,但盲肠后位阑尾炎可刺激右侧输尿管,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3.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显示阑尾肿大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腹部CT:对阑尾炎症的诊断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定位、大小等判断更准确,优于超声检查。
(二)证候诊断
1.瘀滞证
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湿热证
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可触及包块,壮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热毒证
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术前治疗
1.中医内治法
(1)瘀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泄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大黄12g(后下)、牡丹皮9g、桃仁9g、冬瓜仁30g、芒硝9g(冲服)、红藤30g、青皮6g、枳实6g、厚朴6g。
加减:若疼痛较剧,加延胡索12g、川楝子12g以理气止痛;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9g、竹茹9g以降逆止呕。
(2)湿热证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9g、黄芩9g、枳实9g、大黄12g(后下)、白芍9g、半夏9g、木香6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连翘12g。
加减:若腹胀较甚者,加厚朴9g、大腹皮9g以行气消胀;若大便溏而不爽,加黄连6g、马齿苋15g以清热燥湿。
(3)热毒证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大黄12g(后下)、牡丹皮9g、桃仁9g、冬瓜仁30g、芒硝9g(冲服)、生黄芪30g、当归12g、穿山甲6g(先煎)、皂角刺9g、川芎9g。
加减:若高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清热开窍;若口干唇燥,加玄参15g、麦冬15g以养阴生津。
2.中医外治法
(1)中药外敷
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醋或酒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每日1-2次,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2)中药灌肠
采用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5g、厚朴15g、枳实15g、芒硝10g),浓煎100-15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可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腹胀,通腑泄热。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一旦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原则上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对于病情较轻、发病时间短、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应争取在发病24-48小时内手术;对于病情较重、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者,若经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可在3个月后行阑尾切除术。
2.手术方式
(1)阑尾切除术:适用于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患者。可采用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形成且病情较重,不能耐受阑尾切除术者,可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待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
(三)术后治疗
1.中医内治法
(1)术后初期
治法:行气活血,清热利湿。
方药:四君子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6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子9g。
加减:若伤口疼痛明显,加延胡索12g、三七粉3g(冲服)以活血止痛;若腹胀明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