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应对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医院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与处理。
3.工作原则
快速反应、科学救治、分工协作、确保安全。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协调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急工作方案,调配各类资源,决策重大事项。
2.急救小组
(1)急诊科急救小组:由急诊科医生、护士组成,负责现场紧急救治、初步诊断与分流。
(2)各专科急救小组:各临床科室组建专科急救小组,由专科医生、护士组成,负责接收急诊科分流的急危重症患者,并进行专科进一步救治。
3.辅助科室
检验科、影像科、药剂科等辅助科室,负责提供及时的检验、检查及药品保障等支持。
三、应急响应机制
1.预警与报告
(1)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发现急危重症患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评估病情,若判断为急危重症患者,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现状、已采取的救治措施等。
2.分级响应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响应:
(1)一级响应:病情极其危急,直接威胁生命,如心跳骤停、严重创伤大出血等。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全院紧急救援机制,各相关科室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全力投入救治。
(2)二级响应:病情严重,对生命有较大威胁,如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肺炎等。应急指挥中心协调相关专科急救小组迅速到位,开展救治工作。
(3)三级响应:病情相对较重,需及时处理,如较严重的创伤、急性中毒等。由相关科室急救小组进行救治,同时做好向上级汇报及进一步评估准备。
四、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
1.现场急救
(1)急诊科医护人员接到患者后,立即进行现场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受伤部位等。
(2)根据评估结果,迅速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气道开放等。
(3)同时,建立静脉通路,采集血标本等,为后续治疗提供基础。
2.初步诊断与分流
(1)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
(2)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流至相应科室。对于病情危急且一时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可先在急诊科进行紧急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分流。
3.专科救治
(1)各专科急救小组接到分流患者后,迅速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和诊断。
(2)根据专科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3)在救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重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措施
1.心跳骤停
(1)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2)同时进行气管插管,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进行正压通气。
(3)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
(4)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变化,及时除颤。
2.急性心肌梗死
(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2)迅速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3)遵医嘱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治疗。
(4)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
3.重症肺炎
(1)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3)加强呼吸支持,可采用机械通气等方式。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4.严重创伤
(1)控制出血,采用压迫、包扎、止血带等方法。
(2)固定骨折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
(3)快速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积极处理合并伤。
(4)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
六、应急资源保障
1.人力资源
(1)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2)建立应急救援梯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参与救治工作。
2.物资设备
(1)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性能良好、数量充足。
(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实行专人管理,制定物资调用流程,保证物资能及时调配到救治现场。
3.信息资源
(1)建立急危重症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和共享。
(2)加强与上级医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