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

期末联考

本试卷共8页,共2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是()

A.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迅速升高

B.久居空调房引发空调病

C.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

D.伤口感染引发局部化脓

【答案】D

〖祥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析】A、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迅速升高,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岛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调节出现问题,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A正确;

B、久居空调房引发空调病,是因为人体不能适应空调环境下的温度、湿度等变化,机体的内环境稳态被打破,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B正确;

C、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肾脏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肾功能衰竭时,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C正确;

D、伤口感染引发局部化脓,这是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是身体在应对伤口感染时的正常防御过程,不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D错误。

故选D。

2.如图是某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及转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示物质很可能是肌糖原

B.图中⑤过程比④过程多穿过4层生物膜

C.图示B物质为丙酮酸,与其生成有关的③过程同时会产生ATP

D.图示⑥过程与④过程均需载体与能量

【答案】C

〖祥解〗图示是某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及转化示意图,在肝脏细胞中多余的葡萄糖可以转化成肝糖原,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含量时,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得到及时补充,因此A可以代表肝糖原。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产物依次是丙酮酸和[H]、CO2和[H]、H2O;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这三个阶段都有能量释放,释放的能量都有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可见,B代表丙酮酸。

【详析】A、当血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含量时,肌糖原不分解,图中A所示物质很可能是肝糖原,A错误;

B、图中⑤代表氧气从红细胞到组织细胞利用过程,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膜。图中④代表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共3层膜。可见,图中⑤过程比④过程多穿越3层生物膜,B错误;

C、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其过程是一分子葡萄糖被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释放少量的能量,部分释放的能量用于生成少量的ATP,产生的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中继续被氧化分解,因此图示B物质为丙酮酸,与其生成有关的③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同时会产生ATP,C正确;

D、图示⑥过程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D错误。

故选C。

3.神经组织局部电镜照片如下图。下列有关突触的结构及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1与突触前膜融合

B.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2所示的细胞器可以为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供能

D.2所在的神经元只接受1所在的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答案】D

〖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题图分析,图中1表示突触小泡,2表示线粒体。

【详析】A、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突触小泡1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A正确;

B、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

C、2表示的是线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