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论——语有之曰:得士者昌》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论——语有之曰:得士者昌》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论——语有之曰:得士者昌》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彼者皆宰臣亲故但公等至公行事勿避此言便为形迹。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有仇嫌,不得不举。”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

语有之曰:“得士者昌。”“得”云者,非上必自得之以为己得也。下得士而贡之于上,固上之得也;下得士而自用之以效于国,亦上之得也。故人君之病,莫大乎与臣争士。与臣争士,而臣亦与君争士;臣争士,而士亦与士争其类;天下之心乃离散而不可收。《书》曰:“纣有亿兆人,离心离德。”非徒与纣离也,人自相离,而纣愈为独夫也。人主而下,有大臣,有师儒,有长吏,皆士之所自以成者也。人主之职,简大臣而大臣忠,择师儒而师儒正,选长吏而长吏贤。则天下之士在岩穴者,以长吏为所因;入学校者,以师儒为所因;升朝廷者,以大臣为所因。如网在纲,以群效于国。不背其大臣,而国是定;不背其师儒,而学术明;不背其长吏,而行谊修。悉率左右以燕天子,群相燕也。合天下贤智之心于一轨,而天子之于士无不得矣。和气翔洽,充盈朝野,寖荣寖昌,昌莫盛焉。“得士者昌”,此之谓也。

(节选自王夫之《宋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议者多称彼者A皆宰臣B亲故C但公等D至公E行事F勿避G此言H便为形迹。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否定,认为……错。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觉今是而昨非”的“非”意义与用法不同。

B.吾属,我们这些人。与《鸿门宴》中“吾属今为之虏矣”的“吾属”意义与用法相同。

C.类,同类。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的“类”的意义与用法不同。

D.简,选择,选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的意义与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言行不一和不虚己以受人是隋炀帝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样的观点引起了唐太宗的重视。

B.唐太宗专心致力于治政之道,曾孜孜不倦地访求德才兼备之士,一旦听说有贤人就会抽空驱车前往访求。

C.王夫之认为,帝王应该对“得士”有正确的认识,帝王自己得到士人不是“得士”的唯一路径。

D.纣王虽然拥有众多臣民,但天下人与之离心离德,这在《尚书》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表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

(2)合天下贤智之心于一轨,而天子之于士无不得矣。

14.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帝王“得士”的方法。

【答案】10.CFH

11.D12.B

13.(1)隋炀帝依仗他出众的才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因此他嘴里说尧、舜说的话,但自己做的是桀、纣所做的事。

(2)把天下贤能智慧的人的心聚合到一个轨道上,那么天子就把士人全都得到了。

14.①帝王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力量。

②要求臣子举荐真正的贤才,不回避自己的子弟或有仇怨的人。

③帝王不与大臣争夺人才,选拔优秀的人使他们各司其职,让天下的人才都有升进的途径。

【解析】

【导语】这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帝王如何“得士”及其重要性。材料一通过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强调了帝王应虚己受人,避免言行不一;材料二则展现了唐太宗积极求贤的态度,主张举贤不避亲仇;材料三进一步阐释了“得士者昌”的深层含义,指出帝王应通过大臣、师儒、长吏等途径吸纳贤才,形成天下贤智之心的统一。三则材料共同揭示了帝王“得士”不仅关乎个人才能,更在于如何有效整合天下贤才,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而议论的人大多说那些人都是宰相大臣的亲信故旧。只是你们要公正地做事,不要回避这些议论,这样就可以了。

“彼者”是主语,“皆宰臣亲故”是谓语,构成判断句式,在C处断开;

“公等”是主语,“至公行事”是谓语,中间不能断开,在F处断开;

“勿避”是谓语,“此言”是宾语,在H处断开。

故选CF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否定,认为……错;/错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