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1.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肘间2.粉尘的分散度3.粉尘的硬度4.粉尘的溶解度5.粉尘的荷电性6.粉尘的爆炸性煤尘coaldust30-50g/m3面粉wheatflour7g/m3铝尘aluminiumdust7g/m3硫磺sulphurdust7g/m3糖尘sugardust10.3g/m3第30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6.粉尘的爆炸性煤矿生产性粉尘发生爆炸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煤尘有爆炸性;②.空气中悬浮煤尘达到一定的浓度;③.存在点燃煤尘引爆的火源;第31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6.粉尘的爆炸性①.煤尘有爆炸性,无烟煤采煤工作面除个别情况外大多数属于无爆炸性煤尘,而烟煤、褐煤采煤工作面产生的煤尘均属于爆炸性煤尘。煤的碳化程度越高,挥发分越高,煤尘的爆炸性越强。第32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6.粉尘的爆炸性②.空气中悬浮煤尘达到一定的浓度;能够引起煤尘爆炸的最低与最高浓度值成为爆炸上限和下限浓度。低于下限浓度和高于上限浓度的煤尘均不会发生爆炸,但不同种类的煤炭和不同实验条件所得到的爆炸上下限浓度是不相同的。一般煤尘爆炸下限浓度30~50g/m3,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3,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为300~500g/m3。第33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6.粉尘的爆炸性③.存在点燃煤尘引爆的火源,煤尘爆炸的引爆温度一般为650~990℃。在机械强度较高的生产现场,这种温度在井下各种作业点是容易发生的,温度越高越容易引起爆炸。特别是机械摩擦、碰撞产生火花也是煤矿井下煤尘爆炸的常见原因之一。第34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发生在黑龙江某煤矿的爆炸
由于井下巷道煤尘浓度过高,引起煤尘爆炸。
134人遇难第35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1.呼吸系统解剖学部位的划分2.粉尘在体内的沉积和阻留3.人体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呼吸系统分为传导和呼吸两部分粉尘沉积有不同方式;被阻留是受到鼻毛、呼吸道生理弯曲、粘性分泌物等粉尘沉积受空气动力学直径;呼吸道内吸湿性膨胀度;尘粒荷电性、呼吸流速影响第36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1.呼吸系统解剖学部位的划分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传导部分呼吸部分第37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1.对人体呼吸道的划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肺动力学工作组建议将呼吸道分为三个区域:①头区或鼻咽区:粉尘以冲击作用沉降在鼻咽区在此部位沉降的粉尘可致慢性炎症、过敏性疾患等;②气管支气管树区:有实验表明大于2um的粉尘以冲击作用沉降,0.5~2um的粉尘以沉降作用沉降,这部分粉尘可导致慢支或诱发支气管肺癌。③肺泡区:大于0.5um的粉尘以沉降作用粘附在肺泡区,小于0.5um粉尘以弥漫作用运动。尘肺病发生在此。第38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2.粉尘在体内的沉积和阻留粉尘在体内的沉积方式有截留、撞击、沉降弥散、静电沉降对纤维状和不规则粉尘有意义因撞击而沉积的粉尘,主要是大于10um的粉尘,最易附着气道分叉处因气道变细变小,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各级气道壁上小于0.5um的粉尘呈布朗氏运动,主要附着在小气道和肺泡上,平静呼吸时只有10-15%留在肺内电活性高的粉尘在气道表面上诱导而带电荷引起附着作用第39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3.人体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鼻、咽腔的滤尘作用(30-50%)★呼吸道上皮粘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肺泡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仅1-3%进入肺组织第40页,共8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纤毛cilia粘液mucus血管bloodvessel交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