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西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VIP

广西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6

单元质检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

1.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止,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夏燮的《中西纪事》分析了西方的殖民扩张史,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改变的轨道中。这()

A.干脆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

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C.推动国人重新谛视世界格局

D.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鸦片斗争后20年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夏燮的《中西纪事》,这些著作均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形势,从而推动国人重新谛视世界格局,故选C项;新思潮萌发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冲击了传统“天朝上国”观念,但这种思想的理性化不能干脆推动近代化运动,解除A项;材料中历史地理方面的著作仅对当时的世界形势进行介绍,并未相识到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且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解除B项;鸦片斗争后新思潮的萌发是部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表现,但当时国人仍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因而材料不能反映广阔国人对西学的要求,解除D项。

2.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回答说:“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驾驭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途

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

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英国议员辩论和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看法,并没有确立外交路途,故A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这表明李鸿章并不赞同欧美的代议制,故B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而对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表示了极大的爱好,明显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李鸿章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故D项错误。

3.(2024江苏南京模拟)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光绪皇帝极为赞誉,下令广为刊行,其中明确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最要”等观点。翌年梁启超的《自由书》中评价此文:“不三十年将化为灰烬,为尘埃野马,其灰其尘,偶因风扬起,闻者犹将掩鼻而过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张之洞发展了洋务派的体用观,具有历史折衷性

B.张之洞依旧固守封建伦理纲常,反对学西方制度

C.光绪帝赞同张之洞的维新主见,推行君主立宪制

D.梁启超否定中学为内西学为外,提倡民主与自由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西学与中学并重的思想,而且强调“西政”的重要性,据此可知张之洞发展了洋务派的体用观,具有历史折衷性,故A项正确,解除B项。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主见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制的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解除C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D项,解除。

4.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日本)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 B.主见与列强进行商战

C.对皇帝懦弱表示不满 D.关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答案:D

解析:“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是在甲午中日斗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主见与列强进行商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对皇帝懦弱表示不满”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日本)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表明康有为关注边疆危机,关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

5.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同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

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

B.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

C.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

D.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梁启超宣扬西方学说,但他并没有提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故A项错误;B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故B项错误;梁启超宣扬西学的目的是在西学中找寻救亡图存的道路,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6.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冲突的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向”指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7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