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修订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制定背景、起草过程等)

(一)任务来源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2011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

标准,编号为GB/T15796-2011,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和实施,为了使

《规范》更加科学和合理,适用性更强,经主管部门批准进行了本次

修改工作。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国家标准

复审修订计划的通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持承担《棉

蚜测报技术规范》的修订任务,计划T-326,替代标准号

GB/T15796-2011。

(二)修订背景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战

略地位,对国计民生和国防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棉花现出现供需失衡

的现象。中国棉花总需求量超过80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棉

花总消耗量的三分之一。但由于近年来气候暖湿化、技术水平有限、

棉花生产投入要素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棉花生产具有较大波

动性,植棉意向有降低趋势,棉花产量和播种面积波动大且呈现下降

趋势,我国棉花产量稳定在600万吨,总需求量的25%需要从巴西、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我国棉花主产区已经从长江流域、黄河

流域、新疆“三足鼎立”演变为新疆“一家独大”(卢秀茹等,2018)。

棉铃虫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寄主范围广泛,已记录的寄主

植物涵盖30多科200余种,包括棉花、小麦、玉米、花生、大豆、

1

向日葵、高粱、番茄和辣椒等。其分布广泛,尤其在黄河流域地区,

气候条件适宜,成为棉铃虫的常发和重发区域;长江流域地区因雨水

充沛,棉铃虫在少雨年份会间歇性大发生;西北内陆地区也是棉铃虫

发生的重要区域之一。(陆宴辉等,2018)。

在20世纪70—80年代,棉铃虫间歇性暴发成灾。1971年、1972

年、1973年、1978年以及1982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局部地区

棉铃虫重发生,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到了90年

代初至中期,棉铃虫在全国范围内连年大规模暴发,形势极为严峻。

以1992年为例,棉铃虫在各类作物上的累计发生面积高达2192万

hm²,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其中,棉花产业遭受重创,产量损

失幅度达到30%—50%(陆宴辉等,2018)。进入2000年左右,情

况出现了转机,我国各地棉铃虫发生程度大幅度减轻,无论是棉花还

是其他寄主作物,受棉铃虫危害的程度普遍较低(Wuetal.2008)。

然而,2010年以来,棉铃虫种群在一些地区明显回升,其在玉米、

花生等非棉花作物上的危害日益加重(关秀敏等,2016)。不仅如此,

这种危害还严重波及到了内蒙古、宁夏等以往棉铃虫偶发区域,对这

些地区的农业生态和作物生产构成了新的威胁。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

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文件,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要

求减基层负担之重,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在棉

铃虫测报技术规范修改过程中考虑表格的关键性和重要性,简化表格

内容、精简表格数量,以达到掌握关键数据同时为基层减负的主要目

的。

通过修订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棉铃虫测报技术规范,采用

统一规范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虫情调查,获取具有系统性、代表性

和可比性的调查资料,有利于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利用价值,并及时

发布预报,科学指导大面积适时防治,可有效降低因棉铃虫所致的棉

2

花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减少盲目、不合理的用药,保护生态环境,

节本增效,精简表格,减轻基层负担,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

(三)修订单位

本《规范》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

保护研究所联合起草申报。

(四)修订人员与分工

标准制定过程主要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

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人员参与资料收集、文本完成、田间调研、

试验验证、数据处理等工作。

表1.主要起草人员信息及任务分工

姓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