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单元 训练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学生版.pdf

第二单元 训练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学生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训练5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分值:60分)

1.(2024·深圳高二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朝秉承法家理念,将功与能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将孝廉作为选拔

官员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说明()

A.官吏选拔日益制度化

B.统治者日益重视加强专制集权

C.官吏选拔标准日益严格

D.统治者日益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2.(2024·六安高二期中)在秦统一前后的官吏教本中,政府对官吏提出了“审智民能,善度民

力”和“喜为善行”的道德要求,并要求官吏做到“宽俗忠信”“慈下勿陵”,更将褒扬行

善风尚作为官吏的治政职责。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秦国(朝)()

A.统治思想发生变动B.注重官员的道德修养

C.官吏考核体系完善D.官僚政治的正式确立

3.(2024·黄冈高二期中)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武帝下诏:“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

下……谕三老孝悌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

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郡国有所以为便者,上丞相、御史以闻。”这种情况表明()

A.察举制成为正式的选官制度

B.征召制是西汉重要的选官渠道

C.刺史巡行郡国的制度正式建立

D.武帝的执政趋向转变为“守文”

4.(2024·锦州高二期中)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

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丕继任魏王后,颁行九品中正制,

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当时选官制度调整表明()

A.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

B.提升官员行政能力

C.人才选拔更加开放

D.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5.(2024·菏泽高二期中)西晋时,品第高低的依据主要是家世,德才的作用不大。南北朝时期

“崔、卢(北方)、王、谢(南方)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这说明

当时的选官制度()

A.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B.加剧了官僚队伍膨胀

C.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

D.增强了地方割据势力

6.汉朝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监察官

秩万石之丞相;唐朝官仅七品的察院院长,可察尚书省;宋朝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

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机构()

A.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B.代表社会履行职能,能有效防止腐败

C.位卑权重,能提高监察效果

D.与官员的考核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7.(2024·连云港高二期中)唐朝官员大考的主要考核标准包括“四善”和“二十七最”。“四

善”对应的就是官员德行操守、清正作风、公平公正和勤政爱民这四样品质。“二十七最”

则包括近侍之最、判事之最、将帅之最等总共二十七个方面,对文武官员的工作能力都做出

了详细的考绩规定。由此可知,唐朝()

A.忽视低级官员的管理

B.强化了以德治国理念

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

D.完善了地方考核系统

8.(2024·保定高二联考)宋朝中央设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御史台官和谏院,前者负责行

政监察,后者专司舆论,皇帝的错误、朝政的缺失,御史台官和谏官都可以提出批评。御史

台官和谏官的设置()

A.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

B.有利于增强专制统治的效能

C.限制了皇帝的至上权威

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有效性

9.(2024·太原高二统考)明洪武三十年,所录士子皆为南方人,明太祖疑其有弊,对主考官进

行处决;明仁宗时正式推行南北卷制度,后又调整为南北中卷制度,录取比例分别为55%、

35%、10%;清康熙年间,南北卷制度又被分省定额取中制度所取代。这一系列调整旨在()

A.实现科举录取的公平

B.扩充优秀人才入仕途径

C.维护王朝的统治秩序

D.提升落后地区文化水平

10.(2024·承德高二统考)“唐朝,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明朝,非

科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涂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小学、初中及高中各学科试卷试题,期盼大家能够喜欢并从中受益,助力大家的学习之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