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尼采所说的精神三境界,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三个状态。一个人必须经历骆驼的被动、狮子的主动,才能获得婴儿般的意识自由。但是大部分人都想从“骆驼”一下子跃迁到“婴儿”,把现实当作理想的对立面,是因为忽略了狮子的“威猛”。
经历狮子这一阶段,人们可以从现实走向理想,追求真我之路也不必那么壮烈。本文将分析骆驼、狮子、婴儿三重境界下的个人觉醒,以及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之中找到平衡。
01.
第一重境界骆驼: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
沙漠中的骆驼,吃苦耐劳,按照主人指定的方向负重前行。处在第一层境界的人,像骆驼一样墨守成规,被动接受别人的安排,不假思索地追随主流价值。他们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只向外看,满足别人的要求,从不向内审视自我。
张根在两万多字的自述提到,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要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在跟着大家走。高考后,他匆匆选择了专业。毕业后,发现大家都去读研,为了读研,去学了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专业,找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他做了很多合理的事,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一路循着别人的脚步前行,到现在也没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什么。
《死亡诗社》剧照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传授知识,父母教做人做事,好像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做自己。从小张根的爸爸教育他,要好好学习,不然就会成为蹲在路边吃馒头、用瓷缸喝水的临时工。上学的时候,爸爸又告诉他,在这个社会能改变“结果”的就那么几个人,要懂人情世故。毕业后,爸爸希望他用拉斯蒂涅“我们来斗一斗吧”的气魄奋斗,在北京混出人样。
我们能从张根的故事里看见自己,也能看见《死亡诗社》中的尼尔。尼尔的父亲对尼尔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成为医生,因为这是一份体面的、能给家庭带来荣誉的职业。为了让尼尔保持好成绩,父亲严格管制他的生活,不允许他参与任何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甚至以亲情向尼尔施压:你知道为了送你进这个学校,我牺牲了很多吧。你知道这对你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吧。
父母的期望,沉重的亲情压力,让尼尔透不过气。每次他试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都会被父亲粗暴地打断。面对父亲不容反驳的表情,他总是欲言又止。
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阶段。在懵懂无知的孩童时期,我们必须无条件接受父母的观念,社会的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某种认知,努力适应周围的环境。
库利有一个很有名的概念,叫“镜中我”,大意是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别人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反观自身,获得对自我的理解。
我们从环境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并认为那是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们根据“镜中我”调整自己的行为,从别人的期望中寻找努力的方向,最后变成焦虑的张根和不快乐的尼尔。如果一直处在“骆驼阶段”,最终变成亨利·大卫·梭罗所说的,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02.
第二重境界狮子:发现真实自我,主动承担生命的责任,由“你应该”到“我要”
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这本书中说,“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着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作我自己,但是我作不起啊!”
有人可能觉得,找到内心真正的渴望,剩下的事情就容易了。其实不然,自我意识觉醒之后,挑战才是真正开始。因为打破了环境塑造的“镜中我”,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重新构建。如基廷老师所说,这是一场战争,关乎你的心智和灵魂。
我们应该像狮子一样勇敢,主动承担自己人生的责任,像狮子一样自由,追逐内心的渴望,像哪吒一样怀有一颗英雄之心,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个北大毕业生去送外卖,是张根“改命”前的叛逃。25岁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生活进入复读模式,他能从周围不同年龄段的人看见自己的人生。他坐在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和父辈在国营机械厂里上班没多大差别,他社交软件上咀嚼社会热点明星八卦,和村头聚的村妇东家长西家短一样。
我们接受了高等教育,生活应当体面,实际却没有比父辈进步。这不是张根一个人的困惑,是一代人的困惑。张根的焦虑与阶层无关,去送外卖也不是为了治疗,而是寻找一个答案:生命真正的渴望。生活除了饮食男女,肯定还其他。这个社会帮我们制造欲望,却没人教我们如何克制。他试图打磨欲望,构建一个精神家园。送了四个月的外卖后,张根似乎找到了答案,他在自述中这样说:
我希望在自己临死前回想人生,可以感慨自己没有遗憾地释放了自己的全部生命,不论贫穷或富有,高贵或低贱、拥挤或独处、高峰或低谷,我都可以平静的接受它们,我的选择只会出于打磨欲望后的真正渴望,只有如此我才不会被时代击败。
这与《死亡诗社》基廷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吸收生命的精髓,唯有生命真正的渴望才值得追随。他教导学生,我们都是凡人,每个人有一天都会停止呼吸,僵冷,死亡,要让你的生命超凡脱俗。他让学生明白,虽然医药、法律、商业、工程是高贵的理想,而且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但是,诗、美、浪漫、爱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