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汇报人:xx
企业劳动风险防控课件
目录
01.
劳动风险防控概述
02.
劳动合同管理
03.
工资与福利风险控制
04.
劳动争议处理
05.
劳动安全与健康
06.
劳动风险防控策略
劳动风险防控概述
01
劳动风险定义
劳动风险指企业在雇佣关系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潜在问题,如劳动争议、工伤事故等。
劳动风险的含义
劳动风险主要分为法律风险、健康安全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等几大类。
劳动风险的分类
风险防控重要性
维护员工权益
保障企业稳定运营
通过有效的风险防控,企业能够避免因劳动争议导致的生产停滞和声誉损失。
风险防控有助于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预防法律风险
企业通过劳动风险防控,可以预防和减少劳动法律纠纷,避免高额的法律诉讼费用。
法律法规框架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是劳动风险防控的法律基础。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法律途径,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程序。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社会保险法》明确了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对违反规定的将承担法律责任。
社会保险法
《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预防职业病,保障员工健康权益,减少劳动风险。
职业病防治法
01
02
03
04
劳动合同管理
02
合同签订流程
企业与员工就工作内容、薪资福利等条款进行初步协商,形成合同草案。
合同草拟阶段
01
企业法务部门或外部律师对合同草案进行法律审查,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合同审查阶段
02
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盖章,正式确立劳动关系,合同生效。
合同签署阶段
03
企业将签订的劳动合同报备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成备案手续。
合同备案阶段
04
合同履行与变更
企业应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员工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职责,如定期考核和工作记录。
合同履行的监督
01
当企业或员工需要变更合同时,应遵循法定程序,包括书面通知、协商一致和修改合同条款。
变更合同的程序
02
合同中应明确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范围等,以减少因违约引起的劳动争议。
违约责任的明确
03
明确合同终止的条件,如合同期满、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等,保障双方权益。
合同终止的条件
04
合同终止与解除
例如,合同期满、员工退休或死亡等情况,劳动合同自然终止,无需额外程序。
01
员工可因个人原因提前通知企业解除合同,如找到新工作或个人发展需要。
02
在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能力不符合岗位要求时,企业可单方面解除合同。
03
企业和员工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达成协议解除劳动合同,通常会涉及经济补偿。
04
合同自然终止情形
员工主动解除合同
企业单方面解除合同
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工资与福利风险控制
03
工资支付规范
制定清晰的工资政策,并向员工公开,确保员工了解自己的工资构成和计算方式。
透明的工资政策
企业应按时发放工资,避免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和法律风险。
准时发放工资
确保工资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和奖金等。
合规的工资结构
福利政策合规性
企业应定期审查福利政策,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的法律风险。
合规性审查
确保福利政策对所有员工公平,避免歧视性待遇,维护企业内部和谐,减少潜在的劳动纠纷。
福利政策的公平性
明确福利发放标准和流程,保证透明度,防止员工误解和不满,降低劳动争议风险。
福利发放透明度
社会保险办理
合规缴纳社会保险费
企业应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避免因欠缴或少缴引发的法律风险。
社会保险登记流程
详细介绍企业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的步骤,包括所需材料和时间节点。
社保政策更新应对
企业需关注社保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内部社保办理流程,确保合规性。
劳动争议处理
04
争议预防措施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劳动合同模板,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完整,减少因合同不明确引发的争议。
完善劳动合同管理
01
设立员工代表或工会,定期举行会议,及时解决员工的疑虑和问题,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建立沟通协商机制
02
定期为管理层和员工提供劳动法律法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产生纠纷。
提供法律培训
03
争议解决途径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仲裁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劳动争议。
法院诉讼
企业内部或社区可设立调解委员会,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委员会调解
争议案例分析
某公司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导致员工离职后索赔双倍工资差额。
未签订劳动合同争议
某员工因病休假期间被公司解雇,后经劳动仲裁,公司被判定违法解雇并需赔偿。
解雇不当争议
一家企业因拖欠员工工资,员工提起诉讼,最终企业需支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