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我们从一个有待解释的现象说起:跑步时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描述为“思考转变为思想”,这种转变的根源是(运动)节奏的催眠作用。这个体验并非我一个人独有,其他一些人也描述过类似的情况。例如,奥茨曾写道:“跑步!我想不出有什么活动比跑步更能滋养想象力了。跑步时思想仿佛伴随着大脑中的律动而来,伴随着双脚的节奏,伴随着双臂的摆动。”村上春树也有类似的描述,只是重点略有不同:“我跑步时,头脑自动清空了。我跑步时所想的一切都服从于这个过程。我跑步时,各种思想会自动袭来,如同吹来一阵阵轻风,它们似乎突如其来,然后消失,什么都没改变。”奥茨和村上春树指出了这种体验两个重要而不同的方面。奥茨强调了节奏,村上春树强调了头脑的清空。我在这方面与村上春树不同:他认为这些思想什么都没改变。我认为这个说法有时是对的,但它们偶尔也能改变一切。此时,它们便不是吹拂在脸上的轻风,而更像是猛击了。
②思想只有准备好方能出现。它们不能被逼迫,不能被催促——它们不能被指望。它们应其时而来,而不会迎合我们的时间。我那天去了石山以后,迄今已过了很多年,我已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想解决一个难题了。那是个很难解决的难题,但它突然自行解决了。若不是这样,那就可以说:我跑步时,它在我眼前解决了。因此,对这个现象的一部分解释,几乎一定是来自“节奏”这个观念。
③某人敲出有规则的节奏时,大脑的左额叶皮层、左顶叶皮层、右小脑这几个区域便会被激活。与这个活动的定位同样重要的是这个活动的频率。这个频率在伽马波段,是最常见的40Hz。很多人认为,伽马振荡是大脑信息优化过程的关键,是注意过程的基础,也许还是有意识体验过程的基础。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伽马振荡在将各种活动整合成整体活动方面的作用。克里克和柯赫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40Hz左右的伽马振荡的作用是整合信息,使之能被视觉感知到。尽管对这个观点人们尚有争议,但是“有效认知运作中包含着伽马振荡”这个观念,如今还是被大部分人接受了。事实上,光遗传学已论证了这个观点。在光遗传学研究中,研究者用针对一种能产生细小白蛋白(能调节大脑中伽马波的振荡频率)的神经元的光脉冲,去控制大脑的节奏。运用这种技术,戴瑟罗斯证明了:正确的伽马振荡频率能“增强大脑额叶皮层细胞间的信息流动”。额叶皮层是大脑中联系高级认知功能(例如思想)的区域。
④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出一个节奏,就能产生伽马振荡的最佳频率——40Hz。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人的身体按照适当的节奏运动,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跑步涉及的身体节奏与出现涉及高级认知功能的大脑活动,这两者存在着关联。不过,节奏仍然不是全部。以40Hz的频率轻扣手指几小时,至多只会使手指酸痛,而不会产生思想。
⑤诺贝尔奖得主克特勒也注意到:跑步有益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用“放松”来解释这种现象:“一些解决难题的办法十分明显,但只有你放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发现这些办法。”我认为这并不完全正确。放松有多种方式,比如附近有一台电视机、一张舒服的沙发,一瓶还算不错的酒。遗憾的是,我这么做时,那些解决难题的办法似乎并未自动地出现。我跑步时,它们更不大可能出现,因此我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至少“精力衰竭”一定也发挥了某种作用。一定存在某个点,思想在那个点上“死亡”,而一旦达到了这个点,跑步的时间越长,我就越疲劳,于是解决难题的办法更容易出现。但必须说明的是,只有首先建立了节奏,这个办法才会出现。然而,并不是这样一种情况:我节制跑步半年后,又开始跑,跑了两英里,归途中发现自己快要累死了,便盼着这些有价值的想法全都凭空出现,解决我数月以来一直努力解决的所有问题,但是我的盼望并未实现。在那样的跑步中,我从没摆脱过思考,摆脱很不像样的思考。思想根本不肯跟我联系,我想,这是因为我的头脑没有清空。
⑥为了清空头脑,我们需要节奏;为了获得节奏,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换而言之,要想通过跑步将“思考转变为思想”,有两个关键因素:恰当的节奏和精力衰竭,它们都不单独运作。
(摘编自马克·罗兰兹《跑着思考:人、狗、意义和死亡》,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思考转变为思想”这种跑步时的感觉谈起,提及奥茨和村上春树,意在说明这种感觉并非他一人独有。
B.直到如今,人们对克里克和柯赫“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