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8.11大肠内的消化.pdf

8.11大肠内的消化.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肠内的消化

主讲人:李俊波

大肠

区分: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功能:吸收水分、盐类、分泌粘液、形成和运送粪便

结肠和盲肠的特征性结构

1、结肠带: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3条,汇集于

阑尾根部。

2、结肠袋:两袋之间为横沟,结肠内面,相当于横沟

处,环形肌增厚,形成结肠半月襞。

3、肠脂垂: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

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

结肠袋

结肠带

肠脂垂

结肠半

月襞

盲肠和阑尾

盲肠位于右髂窝内。

阑尾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阑尾的长度、

位置因人而异。

结肠

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呈“M”

形包围小肠。

1、升结肠

2、横结肠

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较大。

结肠右曲—肝曲

结肠左曲—脾曲

3、降结肠

4、乙状结肠

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

大肠的运动

袋状往返运动:

大肠由于环行肌的分布不均匀,形成了有的地方粗,有

的地方细,粗而膨出的部位成为结肠袋。由于环行肌不

规则收缩,引起了结肠袋中的食物在相邻的袋之间往返

流动而不向前推动,称为袋状往返运动。

蠕动:

大肠的蠕动是由一些稳定向前发收缩波所组成。

集团运动:

大肠还有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

动。这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它可使结肠内压

力明显升高,集团蠕动通常开始于横结肠,可将一部分

大肠内容物推送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

直肠

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骶骨的前方。

骶曲

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

会阴曲

3个直肠横襞(控制粪便),中间的直肠横襞最大,位

置最恒定,位于直肠右壁,距肛门约7cm。

肛管

(一)位置:

上界为直肠穿过盆膈的平面,下止于肛门,长约4cm。

(二)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管

肛门内括约肌:属平滑肌,作用主要是参与排便。

当直肠内粪便达到一定量时,通过直肠内的压力感受器

和齿状线区的排便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内括约肌舒张排

出粪便。排便中止时,内括约肌收缩,可使肛管排空。

排便结束后,内括约肌维持在收缩状态,保持一定的张

力。

肛门外括约肌:是由环绕在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骨

骼肌(横纹肌)构成,有较强的控制排便功能。

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正反馈,初级排便中

枢:脊髓腰骶段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下节课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97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物业管理师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3日上传了物业管理师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