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提升课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案新人教版.docVIP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提升课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案新人教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5-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此类试题的起点和立意较高,题干内容多数以古代化学史、古文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文本解读实力,但落点适中,侧重考查教材中的基本学问、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考查角度集中在:物质改变类型、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组成成分、物质的分别提纯方法、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反应原理等。考查了改变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看法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命题角度1:元素及其化合物

【典例1】(2024·全国Ⅱ卷)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解析】选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A错误;“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湿法炼铜,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为置换反应,B、D正确;“熬之则成胆矾”是将硫酸铜溶液浓缩结晶的过程,C正确。

【归纳总结】结晶的类型及选择

1.蒸发结晶:

获得溶解度随温度改变不大的单一热稳定性好的溶质(如从NaCl溶液中获得NaCl),操作方法:蒸发结晶(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即停止加热)。

2.蒸发浓缩、冷却(降温)结晶:

获得溶解度随温度改变大的或易被氧化或易分解或含结晶水的溶质(如KNO3、FeSO4·7H2O、NH4Cl、CuSO4·5H2O),操作方法:蒸发浓缩(蒸发至溶液表面出现结晶膜即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若是混合液则还需洗涤)、干燥。

3.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多种溶质获得溶解度随温度改变不大或随温度上升而减小的(如大量的NaCl和少量的KNO3混合溶液中获得NaCl),操作方法:蒸发浓缩(蒸发程度更大,至结晶析出)、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4.先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后冷却结晶、过滤:

多种溶质获得溶解度随温度改变大的以及同时还要获得溶解度随温度改变小的(或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规律相反的两物质)。如等物质的量的NaCl和KNO3混合溶液中分别获得NaCl和KNO3,操作方法:先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得到溶解度改变小的晶体;再将滤液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溶解度改变大的晶体。

命题角度2:物质性质利用

【典例2】(2017·全国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聚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解析】选B。(1)读题——找与化学操作、现象相关的关键字词【生砒(固态)、火(加热)、烟上飞(固态变气态)、凝聚(气态变固态)】;(2)析题——用关键字词串成证据链(生砒受热变成气态,遇到器皿凝聚成固态,从而达到精制砒霜的目的);(3)答题——比照选项,得出结论:操作方法为升华。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别()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

【解析】选A。上述分别方法为蒸馏,利用物质间的沸点不同,类似的为A项中物质的分别。

【归纳总结】混合物性质差异的分别提纯方法

被分别的物质

应用举例

过滤

分别溶剂和不溶性溶质

除去NaCl溶液中的泥沙

蒸发

分别溶剂和可溶性溶质

蒸发KNO3溶液获得KNO3晶体

蒸馏

分别沸点不同而又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萃取

分别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相差很大的液态混合物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传统文化试题虽然情境素材生疏,但考查的落脚点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试验基本操作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等。解题思维模型如图所示:

1.(2024·黄冈模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许多的化学学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梅尧臣的《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改变

B.古代炼丹著作《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指的是硫黄

D.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其“法”是指蒸馏

【解析】选A。A.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改变,故A错误;B.“曾青”是可溶性铜盐,发生Fe与硫酸铜的置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指尖商务服务店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们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富有创意的文档创作团队。他们擅长于撰写各种类型的文档,包括但不限于商业计划书、项目报告、产品说明书、学术论文等。无论您需要什么样的文档,我们都能为您量身定制,满足您的个性化需求。

认证主体南江县集州街道指尖商务服务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511922MADJJPY30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