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及时掌握煤层自然发火情况,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及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矿井名称]范围内所有煤层开采活动中煤层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及管理工作。
三、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一)监测指标及方法
1.气体分析法
-定期对井下各监测地点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氧气(O?)、乙烯(C?H?)、乙炔(C?H?)等气体浓度进行监测。
-采用气相色谱仪等专业设备对气体成分进行分析,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频率:回采工作面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气体分析;掘进工作面每班进行一次气体分析;其他可能发火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次数。
2.温度监测法
-在井下易发火区域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煤体温度变化。
-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距巷道顶板不大于0.3m、距巷帮不小于0.2m的位置。
-监测频率:回采工作面每天至少记录一次温度数据;掘进工作面每班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其他地点每周至少记录一次温度数据。
3.烟雾观测法
-要求井下工作人员密切注意观察作业地点及附近有无烟雾出现。
-一旦发现烟雾,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并详细描述烟雾的位置、颜色、浓度等情况。
(二)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及临界指标
1.标志性气体
-一氧化碳(CO):是煤自然发火过程中产生的最早、最明显的气体之一,可作为早期预测预报的重要指标。
-乙烯(C?H?)和乙炔(C?H?):当煤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乙烯和乙炔气体,其出现标志着煤自然发火进入加速氧化阶段。
2.临界指标
-一氧化碳浓度:当井下某监测点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024%时,应发出自然发火预警信号;当一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且大于0.04%时,判定该区域可能发生自然发火。
-乙烯浓度:当乙烯浓度达到0.0005%时,视为自然发火异常情况;当乙烯浓度大于0.002%时,表明煤体已进入加速氧化阶段,有自然发火危险。
-乙炔浓度:当乙炔浓度达到0.0001%时,应高度警惕自然发火可能性;当乙炔浓度大于0.0005%时,说明煤自然发火已发展到较严重程度。
(三)预测预报分级及处理措施
1.一级预警
-当监测指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发布一级预警:
-一氧化碳浓度连续三天上升且大于0.0024%,但小于0.04%;
-乙烯浓度达到0.0005%,但小于0.002%。
-处理措施:
-通风部门加强对预警区域的通风管理,确保风量充足、通风系统稳定。
-安全检查人员加密对预警区域的检查次数,重点检查气体变化情况、温度变化情况及有无烟雾等异常现象。
-防灭火专业人员对预警区域进行详细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增加监测频率,每8小时进行一次气体分析和温度监测。
2.二级预警
-当监测指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发布二级预警:
-一氧化碳浓度大于0.04%;
-乙烯浓度大于0.002%;
-乙炔浓度达到0.0001%,但小于0.0005%。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预警区域内的一切作业活动,人员全部撤离至安全地点。
-通风部门采取控制风流措施,防止火灾气体蔓延。
-调度室通知矿山救护队做好应急准备,随时待命。
-防灭火专业人员迅速组织实施灭火措施,如注水、注凝胶等,并持续监测气体和温度变化情况。
3.三级预警
-当监测指标出现以下情况时,发布三级预警:
-乙炔浓度大于0.0005%。
-处理措施:
-立即启动矿井火灾应急预案,矿山救护队迅速进入灾区进行抢险救灾。
-全矿井进行停电撤人,确保人员安全。
-采取综合灭火措施,如封闭火区、注惰性气体等,全力扑灭火灾。
(四)预测预报报告及审批
1.各监测点的气体分析数据、温度监测数据等应及时记录在专用的台账上,并由专人负责整理和汇总。
2.当出现自然发火预警信号时,监测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在接到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