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11-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归纳辨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寻求解决途径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掌握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地理实践力)
2.说明产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构想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
3.能够结合某区域具体的环境问题实例,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区域认知)
4.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人地协调观)
一、环境问题概述
(一)概念: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二)类型:按照成因,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今天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失调所导致。
(三)次生环境问题分类:除资源枯竭外,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1.环境污染
(1)成因: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2)表现: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2.生态破坏
(1)成因: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
(2)表现:森林毁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随着人口增加、产业扩张和科技进步,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一些环境问题已经波及全球,产生的危害日趋严重,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轻巧记忆]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二、环境污染
(一)原因: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倘若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类型
1.水污染
(1)原因: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
(2)类型
①按照人类活动方式,水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②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中,由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矿山废水,往往通过固定排污口排放,具有污染物多、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是需要重点治理的点污染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或不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水污染,属于典型的面污染源。
2.大气污染
(1)成因: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
(2)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硫氧化物。
①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②汽车尾气、石油化工排放的废弃物,包括烯烃、二氧化氮、链烷等,这些污染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3.固体废物污染
(1)成因:在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大量固体废物因难以利用而被抛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丢弃的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2)分类: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
(3)措施:人类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和治理。例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导向,节约使用各类自然资源;工业企业布局适度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借助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三、生态破坏
(一)成因: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比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破坏湿地、开矿修路等,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严重失调,产生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二)分类
1.土地退化
(1)概念: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2)后果: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长远来看,在流域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的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生物多样性减少
(1)生物多样性作用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
最近下载
- 7-1中华民族大家庭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部编版).ppt
- 中国百年工运史知识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019.05.26 【第2季-数资】2020国考行测模考大赛第二季解析课—数资 杜岩(讲义+笔记)(9元课:2020国考行测模考大赛解析课)(公考).pdf
-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23年.pdf
- LSMaster K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指令手册.pdf
- 雷赛智能L7系列交流伺服系统使用手册.pdf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Reading(阅读课)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课件设计.pptx
- 建筑工程图集 20G520-1_2_2020年合订本_钢吊车梁_6m_9m_.pdf VIP
- 初中数学专题: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动点问题(含答案).docx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地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