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实用技术之艾灸.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实用技术之艾灸

汇报人:xxx

20xx-04-02

目录

艾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艾灸材料与方法

穴位选择与配伍原则

艾灸在常见病症中应用

艾灸养生保健功能拓展

艾灸文化传承与推广

01

艾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调整生理生化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早在春秋zhan国时期就已广泛应用,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的发展,艾灸疗法不断得到完善和创新。

历史渊源

艾灸定义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和艾叶的药理作用,激发人体经气活动,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作用机制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功效。对于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胃脘痛、腹泻等,均有显著疗效。

效果

适应症

艾灸适用于多种病症,如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疼痛、脏腑虚寒、胃脘疼痛、痛经、闭经等。同时,艾灸还可用于防病保健,提高人体免疫力。

禁忌症

艾灸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如高热、昏迷、抽搐等实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使用艾灸。此外,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皮肤破损处也禁用艾灸。

安全性

艾灸疗法相对安全,但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烫伤、感染等不良后果。因此,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在接受艾灸治疗前,应了解自身病情是否适合艾灸,并向医师详细说明身体状况。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告知医师。同时,治疗后应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

02

艾灸材料与方法

优质艾叶应呈黄绿色,叶片完整无损,气味浓郁。采摘时间以夏季花未开时为宜,此时艾叶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艾叶选择

采摘后的艾叶需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储存于干燥通风处。制作艾条时,将艾叶捣碎成绒,卷成条状即可。

加工制作

灸具种类

常见灸具包括艾条、艾炷、温灸器、中华艾灸器等。其中,中华艾灸器具有供气球源、药物瓷碗、聚气防灼罩等特殊结构,使用更为方便、安全。

使用技巧

根据病情和穴位选择合适的灸具和艾条。施灸前检查灸具是否完好,点燃艾条后放入灸具内,调整灸具与皮肤的距离和角度,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度。

确定施灸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灸具置于穴位上,进行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操作。施灸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度而定,一般每个穴位灸5-10分钟。

操作步骤

施灸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施灸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灸具位置和距离,防止烫伤。施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注意事项

艾灸后皮肤出现红晕、水泡等反应如何处理?答

轻度红晕无需处理,可自行消退;水泡较小者可待其自行吸收,水泡较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艾灸时如何避免烫伤?答

施灸前检查灸具是否完好,点燃艾条后放入灸具内,调整灸具与皮肤的距离和角度;施灸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施灸结束后将艾条或灸具熄灭并妥善放置。

哪些人群不宜进行艾灸?答

孕妇、高热、昏迷、皮肤破损及过敏体质者不宜进行艾灸。同时,过饥、过饱、醉酒、劳累等状态下也不宜立即进行艾灸。

03

穴位选择与配伍原则

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等经络上的穴位,是艾灸治疗的主要穴位。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明确位置和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如四神聪、印堂、太阳等。

即压痛点,无固定位置和名称,以病痛ju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作为艾灸部位。

03

02

01

远近配穴

根据病变部位与经络循行的关系,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进行配伍,以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

表里配穴

根据脏腑经络的表里关系,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配伍,以加强治疗效果。

上下配穴

根据病变部位与身体上下部位的关系,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配伍,以调和阴阳平衡。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证候类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

辨证施灸

根据病变部位所属的经络,选取该经络上的穴位进行治疗。

循经取穴

根据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选取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

经验选穴

案例分析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介绍艾灸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艾灸技术。

实践操作

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包括穴位的定位、艾灸的操作方法、灸量的控制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同时,实践操作也是学习和掌握艾灸技术的重要环节。

04

艾灸在常见病症中应用

通过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调和脾胃、增强胃肠功能,有效缓解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胃胀等症状。

慢性胃炎

艾灸大椎、肺俞等穴位可温阳散寒、止咳化痰,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

艾灸神门、心俞等穴位可以养心安神、改善

文档评论(0)

水心幻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