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0讲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20讲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0讲辛亥革命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檀香山东京创立民国(2)发展:1911年4月27日广州____________引起了巨大震动。黄花岗起义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创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3、改革内容:(1)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2)改革兵制:扩练新军。(3)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4)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4、经过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1901年1906年9月1908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此路不通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1911年5月补立宪运动(1)目的: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使中国成为立宪政体的国家。(2)地位: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良运动。(3)结果:1911年,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倍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僚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1910年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5、影响(1)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权贵牢牢把握政权,很多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皇族内阁”的成立,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释皇族内阁1911年5月8日,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内阁由13人组成。13名国务大臣之中,汉族仅4人,满族9人,而皇族竟有5人,故人称“皇族内阁”。释立宪派立宪派是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他们既反对暴力推翻清王朝,又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加速了清朝灭亡,促进辛亥革命的到来?史料清末新政不废弃君主专制,幻想通过细枝末节的修补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新政启动后,地方各级官员大多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新政实施的费用由中央向地方摊派,地方官员借机大肆搜刮,民众苦不堪言,这使清朝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的紧张激化,各地的农民起义日益高涨,这成为辛亥革命重要的社会基础。——戴鞍钢《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暴露清朝腐朽真实面目,激起反清浪潮;发展工商业,壮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许多民族实业家支持革命;编练新军,新军后来成为反清革命主要力量之一;派遣留学,归国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1)(一)背景政治背景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有利时机《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材料一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材料二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材料三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前提核心保障二、辛亥革命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来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内容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触动专制政体存在的社会基础(封建经济)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实践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