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总则

1.目的

本制度旨在加强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门诊各科室、挂号处、收费处、药房、候诊区、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换药室、注射室等所有区域。

3.基本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全面控制、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确保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到位。

二、组织管理

1.成立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小组

由门诊办负责人担任组长,各科室护士长为成员。负责制定门诊消毒隔离工作计划、监督检查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组织相关培训及对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2.职责分工

-组长职责:全面负责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消毒隔离工作顺利开展。

-成员职责:各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消毒隔离措施的具体落实与监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及时发现并纠正本科室消毒隔离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三、消毒隔离措施

1.环境清洁与消毒

-日常清洁

-门诊各区域应保持环境整洁,每天定时进行清扫,清除地面、桌面、窗台等表面的灰尘、污渍和垃圾。

-候诊区座椅、扶手等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洁的湿抹布擦拭,做到一人一巾一消毒。

-定期消毒

-地面、墙面、天花板等表面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可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诊疗桌椅、检查床、仪器设备等表面每天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遇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净化器等方法。紫外线灯应每周用酒精棉球擦拭表面,保持清洁,每季度进行一次强度监测,强度低于70μW/cm2时应及时更换。空气净化器应定期清洁滤网。

2.医疗器械与物品消毒

-复用医疗器械

-所有复用医疗器械(如胃镜、肠镜、喉镜、口腔器械等)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清洗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等步骤,确保器械表面无污垢、血迹等残留。

-消毒可采用物理方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或化学方法(如浸泡消毒、环氧乙烷灭菌等),根据器械的材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灭菌后的器械应妥善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

-严格采购渠道,选用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其他物品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常用诊疗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体温表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或使用专用的体温表消毒设备进行消毒。

-换药碗、镊子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备用。

3.诊疗操作中的消毒隔离

-注射、输液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注射、输液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严禁共用注射器、针头。

-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避免刺伤。锐器盒应防渗漏、防穿刺,装满后应及时更换。

-口腔诊疗操作

-口腔器械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牙科综合治疗台的每个治疗单元应配备独立的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设备。

-医务人员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止患者血液、唾液等飞溅污染。

-换药、清创操作

-换药、清创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换药器械应保持清洁,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换药碗、镊子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备用。

-侵入性操作

-进行侵入性操作(如穿刺、插管等)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做好局部皮肤消毒,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防止医源性感染。

-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操作结束后应妥善处理用物,对局部穿刺点或伤口进行消毒、包扎。

4.人员防护

-医务人员防护

-医务人员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33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