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docx

2018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2018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分析题(10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率先觉醒的时代新人,但是,在白话正文前的文言小引中,鲁迅为什么却要讲他病愈后“赴某地候补”?

答:《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小说中“狂人”这一形象被普遍认为是率先觉醒的时代新人,然而,在白话正文前的文言小引中,鲁迅却安排“狂人”病愈后“赴某地候补”,这一情节看似突兀,实则蕴含着鲁迅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

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社会环境角度看“赴某地候补”

在鲁迅所处的时代,封建礼教和旧制度根深蒂固。“狂人”最初以觉醒者的姿态对封建礼教进行了

激烈的反抗和批判,他喊出了“吃人”的惊世之言,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本质。然而,“赴某地候补”这

一结局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强大压迫。封建制度就像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即使是像“狂人”这样的觉醒者也难以逃脱。“候补”意味着重新回归到封建体制中,寻求一种被旧制度所认可的身份和地位。这表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个体的觉醒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封建礼教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不仅束缚着人们的身体,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使得即使是觉醒者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其同化,重新陷入旧的秩序之中。

例如,在当时的社会中,许多知识分子在接受了新思想后,试图进行变革,但最终都在封建势力的打压和旧制度的诱惑下,放弃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了与旧制度妥协。“狂人”的“赴某地候补”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鲁迅通过这一情节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从“狂人”形象的完整性看赴某地候补

“狂人”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觉醒者,他的“赴某地候补”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复杂。从觉醒时的激烈反抗到病愈后的“候补”,这一转变体现了“狂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矛盾性。觉醒时的“狂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无畏的勇气,对封建礼教发起了挑战,他的言行代表了一种新的思想和力量。但当他病愈后,却走向了“候补”之路,这说明他的觉醒并不彻底。

“狂人”的“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一种精神上的觉醒状态。而病愈”则可能意味着他重新回到了世俗的、被封建礼教所规范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中。这种转变并非偶然,它反映了“狂人”作为一个个体,在面对强大的社会传统和自身内心的软弱时,所经历的挣扎和妥协。他的“赴某地候补”让我们看到,觉醒者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挫折,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性。这一情节使“狂人”的形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理想化的觉醒符号,而

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和挣扎的真实的人,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2

从鲁迅的创作意图看赴某地候补

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目的不仅仅是塑造一个觉醒者的形象,更是为了唤起民众的觉醒意识,揭示社会的弊病。“狂人”病愈后“赴某地候补”这一情节,是鲁迅对当时社会变革困境的一种深刻反思。他通过这一情节告诉读者,仅仅依靠个体的觉醒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整个社会的环境不改变,封建礼教

的根基不被铲除,那么即使是像“狂人”这样的觉醒者也可能会被吞噬。

同时,这也体现了鲁迅对启蒙道路的思考。“狂人”的“候补”结局暗示了启蒙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启蒙不仅仅是让个体觉醒,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整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让觉醒的思想能够在现实中生根发芽。鲁迅通过“狂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当时启蒙运动的忧虑和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他希望通过作品

引起更多人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

从作品的主题深化看“赴某地候补”

“狂人”病愈“赴某地候补”这一情节进一步深化了作品“吃人”的主题。表面上看,“狂人”似

乎从被“吃人”的恐惧中走了出来,但实际上,他通过“候补”这一行为,又不自觉地参与到了“吃人”

的行列中。他重新回到封建体制中,成为了旧制度的维护者和参与者,这意味着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它不仅能够吞噬人的肉体,更能腐蚀人的灵魂,让觉醒者也变成“吃人”的帮

凶。

这种对“吃人”主题的深化,使作品的批判力度更加强烈。它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礼教的危害之深,不仅仅在于其外在的规范和约束,更在于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对思想的禁锢。“狂人”的“赴某地候补”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又一次有力揭露,让人们对封建礼教的罪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

而更加坚定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决心。

总之,《狂人日记》中“狂人”病愈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