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集成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
其所做的工作等;
1、任务来源:江苏省农学会团体标准
2、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协作单位:南京圣湖水产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3、主要起草人:曾庆飞、谷孝鸿、毛志刚、陈辉辉、徐财福、吴冬林、魏
海兵。
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1、标准化对象的特征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大闸蟹,因营养丰富、肉质鲜
嫩、风味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我国传统的名特优养殖品种。经过十多年的
快速发展,全国养殖河蟹产量从50万吨发展到2019年的85万吨,产值高达500
亿,但河蟹的品质近些年来下降较为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总书记“两山”
理论指导思想下,全国渔业行业也提出了“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
裕渔民”的目标。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召开了渔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推
进会,明确指出,“抓高质量发展,促保供提质,大力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因
此,河蟹产业正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阶段,养殖技术提升、河蟹品
质把控和养殖水域环境改善成为亟待改进且至关重要的一环。相关指导性准则或
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于保障河蟹产业提质增效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和作用。
以保障河蟹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为出发点,通过底质改良技术、多品种混养
技术、水草种植技术以及饵料配置技术集成,构建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实现
水质调控、品质提升、养殖成活率和产量提高的目的。标准规定了技术的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原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病害防控和捕
捞等内容。
2、标准化对象的基本情况
当前,河蟹池塘养殖仍然是集约化高密度放养及资源消耗型的自主经营模式,
部分养殖户对池塘生态环境的营造和修复,水质调控技术缺乏系统认识,养殖过
程中不合理的投喂和用药也易恶化水质环境,影响了河蟹的品质和出塘规格,与
河蟹“肥、大、香、鲜、甜”的五大品质标准有较大差距,且河蟹病害的发生率
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水质调控技术集成是保证新时期河蟹养殖产业绿色健康
发展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河蟹生态养殖需求,多年来各研究单位围
绕养殖涉及的苗种优选、饵料投喂、多品种混养、水质调控、水草种植、尾水循
环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由于受养殖环境、气候条件
及养殖户文化素养等影响,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技术分散,缺乏规范
化管理,在养殖经验累积的过程中还很难实现最大的效应。
3、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河蟹池塘养殖技术没有进行系统化总结,多凭经验,缺乏规范化数据
和管理措施,且不同区域因养殖习惯不同,塘口设计存在差异,相应的技术和管
理参数也存在差异,现有的相关技术标准不能满足现阶段生态养殖的要求。其次,
相关标准分别发布于2002年、2003年和2009年,十多年之久,标准中相关数
据需根据现阶段环境和市场要求做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4、上级标准的有关情况,尤其是由于没有标准引发的相关问题,如果国内尚无
相关标准也可简要介绍国内外的情况
当前有三个河蟹池塘养殖标准,分别是《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规范NY/T5056-2002》、《无公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B34T
903-2009》和《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34/T331-2003》,以上标准针对
河蟹养殖池塘条件、环境调控、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捕捞等环节做
了标准化规定,尚未有针对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规范和标准。
5、本标准拟解决的问题、作用及意义
本标准关注河蟹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通过底质改良技术、多品种混养技术、
水草种植技术以及饵料配置技术集成,构建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标准详细规
范了技术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原理、技术要求、病害防
控和捕捞等,技术解决了养殖户生态养殖的技术难点和注意事项,可操作性强,
对于水质调控、河蟹品质提升和产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主要起草过程
1、资料收集
针对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集成技术规范,开展国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收
集整理工作,并赴江苏、湖北和安徽等主要产地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养殖户,了
解养殖管理过程、存在问题和环境、效益现状,掌握一手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