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专题三现代文阅读
第05讲环境描写及作用
01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题型二】环境描写比较分析
【题型三】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02真题实战练
03重难创新练
【题型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2024·四川自贡·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是一片喧嚣。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地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下列对本文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文化散文,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巧妙地将十年前与十年后对圆明园的观察和思考连接起来;表达手法也灵活多样,以记叙和描写为主。
B.作者多次写老老少少的欢笑嬉闹的场面,目的是为了与哭泣的圆明园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十年前与十年后两次参观圆明园的经历也形成了一种对比,两处对比引人深思。
C.本文旨在说明随时间的流逝,人们已渐渐淡忘了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象征着的奇耻大辱,作者以自己去圆明园的经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民族的疼痛、屈辱与自尊。
D.文题中的“哭泣”,既形象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与耻辱,也暗示出为现实中的人们忘记历史而感到悲哀。
2.为什么作者“仍感到来自心底的震撼”?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第③段与第⑤段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4.文章在提到作者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时,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答案】1.A2.①作者记忆中的圆明园残酷的历史。②如今真实地面对它时所感受到的圆明园的依旧华美、依旧精致、依旧贵族。3.第③段环境描写衬托了作者沉重的心情。第⑤段环境描写烘托了游人欢乐的场面,反衬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2讲 标题理解及作用(练习)(解析版).docx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2讲 标题理解及作用(练习)(原卷版).docx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3讲 词句理解与赏析(讲义)(解析版).docx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3讲 词句理解与赏析(讲义)(原卷版).docx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3讲 词句理解与赏析(练习)(解析版).docx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3讲 词句理解与赏析(练习)(原卷版).docx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4讲 表现手法及作用(讲义)(解析版).docx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4讲 表现手法及作用(讲义)(原卷版).docx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4讲 表现手法及作用(练习)(解析版).docx
- 2025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题集 第04讲 表现手法及作用(练习)(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