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教案引领儿童走进绚丽的母语殿堂——教育研究专家李庆明谈人教版小语教材
李庆明,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小学素养教育实验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长期致力于儿童与教育的哲学研究和实践研究,出版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老师奖”、“江苏省有突出奉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周益民: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展了重新定位,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注重人文性,这是新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您认为它在人教版新教材中表达得怎么样?
李庆明:我认为表达得依然非常充分的。语文本来确实是人文科目,理应反映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健康的情趣、情调、情怀和情操,使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同时关注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滋养等。新教材在这方面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以三年级上册为例,每个专题的选文都十分贴近儿童特点,富有教育意蕴,或记叙童年生活,或沤歌名人故事,或咏叹自然胜景,或赞颂人性之爱,美不胜收、益人情智。尤其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专题,从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大师孔子和老子以(《孔子拜师》)入手,向学生展现奇丽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伟大的古代建筑(《赵州桥》)、不朽的国画艺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并辅之以十二生肖、春联等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提示,足以让学生惊异于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其他专题也对中华文化多有关涉,像“心中的秋天”专题中的《古诗二首》《风筝》,“绚丽的祖国河山”专题中的《古诗二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漂亮的小兴安岭》《“东方之珠”》等,不同样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骄傲感吗?中国的山川是非常独特的,它常常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能够说是一种特别的“人化”了的“自然”,所谓“山川使予代山咱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通而迹化也(石涛语)”确实是这个意思。因而它本身确实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能使儿童在获得自然美感的同时,激起丰富深沉的人文情愫,如,对历史沧桑的感受,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英宏伟人的缅怀,对道德人格的联想……
所以,汉语的人文性还不仅仅局限于此。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系统,汉语文化与英语的一个根本的差异,便是它在表达方式方面具有极为深沉的人文性。王力先生早就说过:“就句子的构造而言,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这里所谓的“法治”是指西方语言的科学性,而“人治”正是指汉语的人文性。汉语的表达是极其灵敏和高度自由的,语意、语用远远高于语法,具有重情境、重具象、重神韵、重意会、重诗趣、重虚实等特性,而这也是语文,或者严格地说是汉语的人文性。启功先生曾经打趣地说过:传统汉语的句式“真是五花八门,没有主语的,没有谓语的,没有宾语的,可谓触目惊心。……真不减于小孩唱的一首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脑袋,真惊奇,真惊奇。’”他特别提示大家:那些被认为是“省略”了主语、谓语、宾语的“老虎”为什么“还那么欢蹦乱跳地活着”?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咨询题。我觉得,新语文课程、教材和教学更应当关注这个层面上的人文性。往常的语文教材和教学太注重语言的精确性、规则性,事实上并不符合汉语的话语特点,阅读起来就免觉得别扭、僵硬。我觉得新教材在这方面已有非常大的改良了,除了选编了不少古诗、名句、成语、三字经、对子歌等传统文化内容外,大多数选文都非常美,非常有韵致,句式尽管不失精确,却又十分自由爽朗,不过于拘泥严格的表达“法则”,因而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回味。随意举个例子,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的第一句,我觉得确实是比拟灵敏的句式:“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假如将“小学生”作主语放在“从……”前面,就会显得机械、呆滞,难以描绘出众多学生由远及近聚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再比方,第十课《风筝》中有如此的句子:“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腾空飞起,慢慢高过树梢了。”“突然吹来一阵风,线蹦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如此等等,句子的格局方式松弛,以意相合,组织自由,富于弹性,叙事视点随景流淌,铺陈出绚丽多姿、气韵生动的篇章,令人悦心悦意,浮想联翩。它是人文的、审美的、诗意的。希望以后各册教材遴选如此的文本,多多益善!
周益民:如此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给人以新的启迪。确实,我们教了许多年的汉语文,估计并没有认真考虑过汉语文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特性。如此看来,注重人文性,既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