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儒道融合:《谏太宗十思疏》治世思想漫谈.docx

儒道融合:《谏太宗十思疏》治世思想漫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道融合:《谏太宗十思疏》治世思想漫谈

[摘要]针对学生研学《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时产生的治世思想理解不清的问题,首先从儒、道核心思想辨析、“以民为本”的本质揭示的角度进行分析求证,并联系唐朝儒、道、释三教并立的时代背景知世解文,接着简单概述儒学的发展和儒、道思想的融合与互鉴,最后以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所体现的治世思想为佐证,不难看出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所体现的治世思想正是儒、道思想交流、互鉴、融合后发展了的儒家的“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这种“学中生疑,疑后探究,究中提升”的学研方法确实是一种定向阅读、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谏太宗十思疏》;治世思想;儒道融合

在学习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阶段提出一个问题:“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怎样理解文末此句所体现的治世思想?作为政治家的魏征,其主体思想为儒家的积极用世思想,但他的用世思想里是否还含有道家思想的成分?这个疑问笔者在以前就曾产生过,只是当时惯性地认为这是作者建议唐太宗在做到“十思”后会达到的较佳社会治理效果,是君王实行“仁政”的理想状态,自然属于儒家思想,至于作者为什么用到“在君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可以养松、乔之寿”“无为之大道”这些标志道家思想的词句,及这些词句背后蕴藏的深层哲思就没有再去进一步探究,但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便感到不能再回避了,需要探究一番,既是给学生一个交代,也是解决自己悬而未决的疑问。

对于作者魏征毋庸多说,他本人主体上显然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儒家学者。且细读文本还会发现魏征无论是从历史经验(创业、守成)出发阐述,还是运用比喻论证——“臣闻求木之长者……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或是以提出具体的“十思”建议作答等,都是在提醒、告诫唐太宗作为天子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都是在积极践行自己的用世思想。同时,这自然还使人想到亚圣孟子一贯主张的“王道”“仁政”思想。总之,无论是从大家对魏征的惯常认识还是从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来看,该文的儒家用世思想是显而易见的。但文末使用的“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可以养松、乔之寿”“无为之大道”这些词句,也似乎蕴含着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这该如何理解,需进一步探究。

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分析

“道法自然”的“自然”一词,在《道德经》一文中根据不同的语境虽有不同的理解,但多被解释为“顺其自然”“自然而然”“遵循自然”的意思,更多的是强调杜绝人为干涉,任凭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运行和发展,即强调万物的“自化”“自定”。如“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1]句中的“自然”就可理解为“自然而然”。“法”,有的理解为“效法”,有的理解为“法则”,有的理解为“服从,遵从”等。

“道法自然”,王弼解释为人、天、地都要遵循大道自然规律;南怀瑾先生解释说,“道法”是“自”“然”,即自己当然如此,所强调的是“道”的“自己当然如此”,“本身必然一定是如此”。道法自然,就是指按照自己本来如此的样子,自我演化,自我发展,不主宰,不违背,不妄为,不干涉,达到“无为而不为”的境界。

“无为而治”的概念出自《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道德经》中老子对“无为”的解释是:“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1]28意思是,创造了万物但不主宰,生养了万物但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但不要求回报,有了功劳但不居功自傲。“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要过多地干预、占有民众的东西,要尊道贵德,按照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自然而然、顺势而为地处理事情。做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无为而治”的最高政治理想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198

可见,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统一的,强调的是杜绝人为干涉,遵从万物的自化、自定。作为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的治国思想,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道家也似乎主张以民为本,但它所强调的是君自为君,民自为民,君民各有其道,“君民之间如同万物等同而生一样,为官为吏者自有职分,为民为百姓者也自有所施”[2],它所强调的是复民性。至于由道家思想引发的养生、炼丹、成仙等学说则是另外的结果。

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仁政王道”“保民而王”“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民贵君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强调以民为本,但“儒家的以民为本,其目的还是牧民、畜民以用民,虽有民贵君轻之说,但从来都没有增民之一分,也没有减君之半厘,最终还是要建立君上民下的社会关系。”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