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粗颗粒砂砾石沉积为主,近年来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显著。下图为汾河入黄口段地形地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粗颗粒砂砾石沉积为主,主要原因是()

①黄河顶托显著②黄河沉积作用显著③汾河入黄口地势陡峭④汾河汛期水量较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造成近年汾河入黄口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暖 B.污水排放

C.构造运动 D.降水减少

【答案】1.D2.B

【解析】

【1题详析】

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粗颗粒砂砾石沉积为主,主要原因是黄河顶托显著,汾河水流速减慢,大颗粒的泥沙沉积,①正确;汾河入黄口湿地主要是汾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黄河泥沙沉积对其影响小,②错误;由图可知,汾河入黄口地势平坦,③错误,汾河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水量较大搬运能力强,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析】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构造运动都不是近年出现的,而近年汾河入黄口湿地生态功能退化,说明最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污水排放,B正确故选B。

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4.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洋流、洋流 B.纬度、洋流

C.径流、纬度 D.洋流、径流

【答案】3.D4.D

【解析】

【3题详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4题详析】

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当地盐度相对两侧区域盐度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海水的蒸发作用较弱,海水盐度较低;Q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气候变化影响山地生态环境变化。下图为阿尔泰山西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山地森林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

A.冻土融化 B.地下径流

C.大气降水 D.冰川融水

6.该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硬叶林

7.气候暖湿化期间,该山地()

A.土壤发育加快 B.植被总量减少

C.蒸发总量减少 D.冰川融化减慢

【答案】5.C6.C7.A

【解析】

【5题详析】

阿尔泰山的降水主要是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西南坡处在西风带的迎风坡,由于地形雨一般在山腰处降水量最大,所以山腰处为森林和森林草原带,C正确;地表径流、冰川融水森林利用的较少,BD错误;冻土融化不会为森林生长提供水分,A错误。故选C。

【6题详析】

该地区海拔较高,深居内陆,气温较低,降水较少,针叶林更能适应这种寒旱环境,C正确;常绿阔叶林适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征,A错误;落叶阔叶林适应温带季风气候区特征,B错误;硬叶林适应地中海气候区特征,D错误。故选C。

【7题详析】

气候暖湿化期间,阿尔泰山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加快、蒸发量增加、植物总量提高,BCD错误;气候暖湿化期间,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增加,有利于土壤发育,A正确。故选A。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也是古代关中通往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古代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隧洞。下图为褒斜古道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9.在图中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最可能是()

A.沿河成路 B.架桥越沟

C.岭横越垭 D.险绝而栈

10.褒斜古道大多数路段与河道并行,其目的是()

A.利用水路,得其舟楫之利 B.靠近水源,不虞缺水之困

C.水边无树,无穿密林之苦 D.沿河为谷,线路相对平坦

【答案】8.B9.C10.D

【解析】

【8题详析】

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利用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